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0的博文

iPhone的闪光灯配置讨论

图片
这篇文章是意外的副产品,姑且写出来,希望有帮助。 一台iPhone11 Pro (2019)的镜头组,角落里的白点就是闪光灯模块。之乎摄 手机配置闪光灯追求轻便高效,而在手机摄影风靡、这一指标成为卖点后,有了更多的追求。 iPhone的闪光灯随着世代发展,也有了一些变化。 目录 从2枚LED到4枚LED,再到2枚 多LED目的,白平衡 2022的Adaptive True Tone闪光灯 闪光灯发展简介 从2枚LED到4枚LED,再到2枚 简单来说, 其在2013年的 iPhone5s 世代开始标称其闪光灯为 True Tone Flash, 港译「原色調閃光燈」台湾与中国大陆均使用「原彩闪光灯」「原彩閃光燈」, 意即更好的显色性。 顺带一提,True Tone这一术语也在稍后 iPhone 8 时期开始用于形容其自己的屏幕显示技术。 本文仅讨论闪光灯。 为了实现宣称的原色调效果, 从iPhone 5s世代起,iPhone配置了两枚LED。 一台iPhone SE (2016),目视可以看到两色的LED 2-LED的影响深远,因为iPhone是很多手机的对标对象, 不少Android中端也开始进行了这类配置。 实际效果怎么样先不论,至少场面不能输,对吧~ 作为结果,就是双LED现在在很多机型上都是基本配置。 Android阵营 红米4 手机 (2016),也是双色LED设计。之乎摄 在2016年,随着 iPhone7 产品的发布,这类技术细节划分为两类: 2-LED 和进阶的 4-LED版本(也写作Dual LED / Quad LED)。 我自己没有任何一款4-LED产品,感觉错过了一波新概念。 查阅ifixit的拆解,可以看到大图: iPhone7 Plus的ifixit的拆解,可以看到闪光灯单元。图片 来自ifixit 但ifixit并没有深入探讨其配置原因。 查阅Apple.Inc 网站,近些年的iOS设备,配置闪光灯情况: 型号 推出时间 闪光灯配置 iPhone 5s 2013-09 2-LED iPhone 6 2014-09 2-LED iPhone 6 Plus 2014-09 2-LED iPhone 6

EPSON Moverio 智能眼镜的历代演变

图片
EPSON有一系智能眼镜产品,Moverio,一直不温不火,不妨梳理一下历代演变。 BT-300在Sruee Sun身上的实拍 目录 设计概述 [ 跳转 ] 历代产品 [ 跳转 ] 初代BT-100 小型化的BT-200 进取的三代目 工业用产品 放弃自有控制端的自由两位数系列 显示适配附件 [ 跳转 ] 乱弹 参考与引用 设计概述 Design 在2010世代,崛起了多种近眼显示产品。 索尼一贯制作的HMZ系列趋于终结,而Google为首的智能眼镜在短暂的华丽后乏人问津。 厌世少年与Google Glass,2013年11月。之乎自拍 2016年代表的VR热潮带来了头盔式产品的火热……以及随后数年渐凉; 但Oculus、HTC Vive以及PS VR仍然在持续探索可能性。 最难以忘记的也许是,Magic Leap的华丽演示 与质疑 。 基于 混合实境 MR (Mixed Reality) 的应用则逐渐受到重视, 微软的 HoloLens ,索尼公司的Smart EyeGlass以及本篇的EPSON系列产品。 前述的不少产品会剥夺视觉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但穿透式的设计则可以具有变化的形态 —— 需要沉浸时,利用墨镜等装置来调暗;而去除后,又可以在现实视野中加入额外的信息增强。 SONY Smart EyeGlass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实时信息。图片 来自 AV Watch Impress 以具体设计而言, 在HMD,或者叫做智能眼镜的设计分野上,似乎可以有美派与日派的情况。 美国产品并不避讳在脑袋边上安置一块锂电池,这样的集成度极高; 日本产品似乎尝试回避这样的设计 —— 可能是我不知道的法规限定导致。 Microsoft HoloLens,图片 来自Kai Kowalewski 这样的区隔就很明显,日系产品一定会有一根外部连接线; 既然有线,不妨把能源与计算部分都与眼镜体分离,反而就有了更多的可用算力; 而佩戴感上,就更加轻盈。 由于左右眼有单独的显示,所以也可以支持3D内容。 但以目前来说,在2010世代《阿凡达》热之后,3D内容制作又趋于降温,似

模块化相机发展梳理

图片
本文对历史上出现的模块化数码相机,做一个梳理。 最后更新日期 2024-08-17 目录 概述 洪荒探索 模块化相机 美能达 GXR 镜头相机 未发售的GFX XΩ 无线崛起 专用的控制端? 新声 哈苏V系统 参考与引用 概述 何谓模块化相机? 当你认真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有些复杂。 相机产品,早在胶卷时代,甚至更早,就分成了以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划分的 「镜头-机身」模式。 以机械设计观点来看,这完全就是模块式的可互换构造。 所以,本篇谓模块化相机(Modular Camera)采用如下的不严谨定义: 将完整的相机构造,以「成像功能」「取景操作功能」进行模块化构建。 有一些情况下,可能叫做 分离式相机 ,特别的一些款式,被称作 镜头相机 Lens Camera 。 本文讨论以数码相机为主,其实早在胶片世代就已经有这类实践。 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哈苏相机 Hasselblad 的 V System 相关产品, 在最终的参考引用章节之前,对V系统做一个简介。 洪荒探索 毋庸置疑,卡西欧 Casio 公司在1995年发布的QV-10是标杆作品。 卡西欧QV-10,由 Morio拍摄于2011年CP+ 卡西欧把握到了数码拍摄的核心,并且一下子体现在这台机器里。 不仅仅是 实时取景 LiveView 这一技术性的词汇, 而是把它的镜头部分直接做成了可以扭转的模样,切实告诉你, 取景自由 就是这样的。 QV10差点摸到了自拍的门槛,据许多年后设计师回忆,当时确实有尝试过翻转进行自我拍摄的尝试。 但该机器无法进行完全的镜头翻转拍摄,许多年后tr系列鬼使神差走上了这条道路。 我很喜欢这个时代,一个欠缺传统相机设计经验的公司可以跳出来, 告诉那些“相机大厂”: 「思考一下,你们没有把握到这次浪潮的核心」 在几乎整个90s, 这种扭镜头的风潮刮过几乎每家数码相机生产商。 你去翻看那几年的机型,被旋转式设计支配的不在少数。 图为上海静安区尼康体验厅展示柜的Coolpix 995,之乎摄 QV-10的成功也成为了卡西欧相机的高光时刻之一,这样的设计语言自然得以延续。 这种弯折式取景的设计留到了卡西欧相机的末期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