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相机发展梳理

本文对历史上出现的模块化数码相机,做一个梳理。


目录

  1. 概述
  2. 洪荒探索
  3. 模块化相机
    • 美能达
    • GXR
    • 镜头相机
    • 未发售的GFX XΩ
  4. 无线崛起
  5. 专用的控制端?
  6. 新声
  7. 参考与引用

概述


何谓模块化相机? 当你认真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有些复杂。 相机产品,早在胶卷时代,甚至更早,就分成了以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划分的 「镜头-机身」模式。 以机械设计观点来看,这完全就是模块式的可互换构造。
所以,本篇谓模块化相机(Modular Camera)采用如下的不严谨定义:

将完整的相机构造,以「成像功能」「取景操作功能」进行模块化构建。
有一些情况下,可能叫做分离式相机,特别的一些款式,被称作镜头相机 Lens Camera

本文讨论以数码相机为主,其实早在胶片世代就已经有这类实践。
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哈苏相机 Hasselblad 的相关产品。

洪荒探索


毋庸置疑,卡西欧 Casio 公司在1995年发布的QV-10是标杆作品。

卡西欧QV-10,由Morio拍摄于2011年CP+

卡西欧把握到了数码拍摄的核心,并且一下子体现在这台机器里。 不仅仅是 实时取景 LiveView 这一技术性的词汇, 而是把它的镜头部分直接做成了可以扭转的模样,切实告诉你,取景自由就是这样的。 QV10差点摸到了自拍的门槛,据许多年后设计师回忆,当时确实有尝试过翻转进行自我拍摄的尝试。

但该机器无法进行完全的镜头翻转拍摄,许多年后tr系列鬼使神差走上了这条道路。


我很喜欢这个时代,一个欠缺传统相机设计经验的公司可以跳出来, 告诉那些“相机大厂”: 「思考一下,你们没有把握到这次浪潮的核心」 在几乎整个90s,
这种扭镜头的风潮刮过几乎每家数码相机生产商。

你去翻看那几年的机型,被旋转式设计支配的不在少数。
图为上海静安区尼康体验厅展示柜的Coolpix 995,之乎摄

QV-10的成功也成为了卡西欧相机的高光时刻之一,这样的设计语言自然得以延续。

这种弯折式取景的设计留到了卡西欧相机的末期产品上


模块化相机


至本文发布,有这些模块化设计的数码相机机型:

机型发布时间
Minolta Dimage V1996-09
Minolta Dimage EX
/ Minolta Dimage EX1500
1998
RICOH GXR2009-11
SONY QX10/QX1002013-09
SONY QX12014-09
Olympus Air A012015
Casio EX-FR102015-09
Casio EX-FR100 / 2002016

◇美能达

美能达的两款产品,实际名字应该叫做 Dimâge ,这是他们的数码相机系列,就好比隔壁的PowerShot的子品牌。
V 来的早一些,也只有一款模块,这款的本意还是探讨自由度,而不是推行一个商业化的销售策略。

Dimage V,图片来自DPReview 2019年的文章
你可以看到V上的触点设计,相对原始
讲到了取景自由,厂商就不得不在这方面施以功夫。
美能达推出了 LC-V100 的延长线,随机附带。

延长线LC-V100。图片来自冼鏡光老师的博客
由于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图片,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引用



一年后的 —— 因为V实际拖到了97年才上市 —— EX,或者叫做EX1500带来了……两个模块。

一款 Zoom 1500,配置了等效 38-115mm 焦距的3倍变焦成像模组;
一款称作 Wide 1500,配置的是 28mm 等效的呈现模组。

一台 Dimage EX,图片来自Rama
相比前作V的粗旷式的触点设计,EX上采用了耐用性更高的集成式接埠的设计。
稍微有机械、电气设计知识的朋友,可能都可以想到优点:抗氧化、防插反、可靠性等等。

发布后一年,美能达在PMA99上,还展出了与 MetaCreation公司 联合开发的3D拍摄模块。


PMA99现场,图片来自 PC Watch Impress
那时候DC Watch还没分离出来

以后续追加方式扩展功能的想法十分超前,可惜合作者寥寥,而市场接受度有限。

Dimage EX 相机还有值得一提的特色,就是该相机配置的是专用的针对性操作系统,名称叫做 Digita 。这一想法也在当时较为少见,但基于4节AA电池也多少导致了限制。
今日的 Android 系统,仔细论起来,一开始也是为数码相机而打造。

在美能达之后,据我所知,模块化相机,或者说模块化数码相机的概念就转入了沉寂。

◇GXR

2009年理光带着GXR登场。

「GR」是理光的金字招牌,在美能达还在 Dimâge V 的时代,理光推出了胶片的GR机,这是一台具有中规中矩但表现不俗的28mm镜头的PS机,Point & Shoot ,拿起来就可以拍,但注意,表现不俗。
在数码时代,GRD系列一直受困于较小的传感器尺寸而表现不良;
玩家群体一直期待,理光良好的操作感的设计,可以配合更好的成像部分。

GXR系统在2009年发布,至2013年年中没落,一共有6款市面贩售的拍摄模块可供选择:

模块镜头规格
传感器尺寸
等效焦距
A12
50mm F2.5 Macro
33mm F2.5
APS-C
50
A12
28mm F2.5
18.3mm F2.5
APS-C
28
mount A12N/A
APS-C
N/A
A16-
APS-C
24-85
S105.1mm-15.3mm
1/1.7
24-72
P10-
1/2.3
28-300


开头的标号其实说明了传感器的规格,“A”打头代表APS-C,S对应1/1.7英寸,P则是1/2.3英寸,而后面的数字代表以mp (MegaPixels)为单位的像素数。 仔细看其实还会发现,两款定焦镜头模块被标称为『GR Lens』,其他则为『RICOH Lens』。

 未出版的产品:

GXR发表会上的可能模块

GXR部署了相当多的设想单元,但最终多数未能出品:
 投影、GPS地理信息附加、用于导出的存储单元以及便携式打印机模组。

2013年年中,经销商们似乎得到了消息,GXR模块开始以清仓式的价位进行销售。
这一年,理光重新回归,做出了APS-C规格的等效28mm,重新以「GR」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GXR的前奏,理光推出了可拆卸式的EVF模组单元;
虽然GXR概念没有得到流行,但2007年开始,可拆卸的EVF风靡一时,许多品牌都有参与设计。

◇镜头相机

2012年索尼推出了RX100产品,大放异彩,重新确立了新时期的便携数码相机标杆。
第二年他们推出了升级产品 RX100 II,
同时也进一步推出了一款与手机联动式的外挂产品,编号为QX的新系列。

索尼公司的QX10相机,通常是挂载在手机上。图片来自Kārlis Dambrāns 

严格来说,QX100的关注度可能高于QX10,毕竟是一台『手机可挂载的RX100』 —— 前一年RX100的亮眼表现,很大程度上也为人们带来一个问题,或者说期许:手机为依托的摄影是否可以和传统数码相机一样好?
计算摄影这个答案之前,QX100显然是一个更现实的选项。
但显然,薄片型手机之外带“一坨”数码相机,不太合适……毕竟它又不是一台真的RX100。

QX系制作了如下机型:

相机名称发布时间
主要参数
DSC-QX102013-09
1/2.3"  18MP
equi. 25-250mm
DSC-QX1002013-09
1"  20MP
equi. 28-100mm
DSC-QX302014-09
1/2.3"  20MP
equi. 24-720mm
ILCE-QX12014-09
APS-C  20MP
E卡口

以DSC前缀的,隶属于Cyber-Shot系列;而ILCE,隶属于(可换镜头的)ILCE的α部门。
QX系可以说是以一个子系列创新产品,横跨了索尼相机下的两部门。

但作为创新标杆的QX1配置的20MP传感器表现平平,并不是先进传感器的代表,所以在市场流行接纳上也有了一定问题,
尝鲜过后很难有深入的使用,索尼也没有以开放姿态来建设生态的动力。

一枝独放不是春,奥林巴斯也加入了战局。

奥林巴斯Air A01(搭载20饼)与Minolta AF 50微的对比 自摄



奥林巴斯的举动不太一样。

虽然咋一看,QX1就是没屏幕的α5000缩减而来,那似乎Air A01就是相近的E-PL6上做减法,甚至还没有防抖。

AirA01与一只叫做金花的猫  之乎摄


奥林巴斯的动静会更大一些,先是发布了OPC架构,
紧接着在日本举办 Hack&Make 的开发赛,虽然听起来很不日本,但确实聚拢了一些开发者。
无论是软件,还是周边,报道上确实可以看到。

当时刚推出的Apple Watch,可以与Air联动取景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DC Watch Impress编辑部那时候还有好几期跟踪记事,看着也颇为心动
第1回:“オープン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で未来のカメラを模索
第2回:“リア充”っぽい写真を撮ってみる(※ただし1人で)
第3回:レゴでカメラボディを作ってみた


不过大众选择记住的,往往一些颇为吸引眼球的操作。
DC Watch Impress下的栏目,「切り貼りデジカメ実験室」有一期特别搞怪的,由 糸崎公朗 带来的大炮特辑,图片应该成为了meme而一度风行。

原文OLYMPUS AIR A01で“ロケットランチャースタイル”



2019年,一些app的测试服务器都关闭了。
反而奥林巴斯对Air A01的基础还进行了一波更新。

如果从历史发展脉络来说,奥林巴斯应该也有着非常久远的情节;
在60年代末期,米谷美久团队着手打造MDN模组,这是一种胶片时代的模块化概念,
但是之前只在更大画幅上出现,奥林巴斯应该是在135上尝试的第一队。



在表格之外可能还有这些机型需要注意,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跟风作品,比如:
  • 柯达 Kodak PixPro SL10 / SL25
  • 威达 Vivitar IU680
Kodak Pixpro SL25,官网图片


很奇怪,我一直觉得宝丽来 Polaroid有做类似产品,后来发现并没有。
但这种感觉也非空穴来风,因为这一时段,这类老牌厂商剩下的都是壳资源,背后的运作都是差球不多的一群人物。

2013年的CES,即是在宝丽来名义下发行的这类相机产品,可以看DPRevie这篇


这类产品共同勾勒了新类型,叫做「智能镜头」Smart Lens ,或「镜头相机」Lens Camera等……但这类产品在消费级相机发展上,捣腾出一个小浪花后,似乎转向了幕后。

开发者也尝试将M43飞上天,我猜这一定影响了无人机厂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未发售的GFX XΩ

这是在2019年初的X Summit上披露的概念机型 Concept,或称原型机 Prototype,应该是富士胶片内部开发时的一种设想,
不过最终并未量产。

机身名称为GFX XΩ,其实是所有概念机的总称,其中就有一样是模块化设计的体现。

机身名称为XΩ,可以看到分体的EVF和手柄
图片来自DPReview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中间部分的方块可以作为纯粹的拍摄模组单独使用,在商业摄影、科学摄影等场景下有发挥,同时因为舍弃了远程时的非必要组件,可以更小更轻。



而如果厂商愿意,是可以增加更多功能性附件,围绕其打造,例如一直很有讨论度的左手型相机等。

这些图片后来成为了愚人节的相机类新闻的常客。


无线崛起


上述奥林巴斯的 Air A01 更像是一个可供开发的原型机基础。
我们稍迟见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大疆公司,他们为其高档消费级……或许不是消费级,「悟」机型配置了一款 Zenmuse X5 机型,一并还带来了高阶的X5R款式。 连带一年后的X5S,都配置有M43规格的传感器和卡口协议,可以替换使用M43机型。


但是考虑到飞上天的操作,他们公司推出的建议是:
  • 奥林巴斯 12mm F2
  • 松下/徕卡 15mm F1.7
后者甚至还有了一个大疆自己的版本,在市场上流出价格还会比松下徕卡双标的这枚15mm还便宜一些。 Zenmuse 除了用于「悟」机型,也可以在其手持云台的Osmo系产品上替换使用。 说起来,大疆公司在这一世代有一个优势,比其他无线传输要更高级,这便是在航拍领域应用广泛,称作「图传」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的专用系统。

当然,还是先看看消费级的实现~
在大约2010~2012世代,数码相机们开始配置Wi-Fi模块,它提供了三个功能:
  1. 提供照片文件的传输
  2. 提供远程的取景
  3. 提供远程控制反馈
remote sensing 一个更加专业的名词,图传,应航拍需求而出现。 在无线图像传输普及的时代, 可以说,每一台相机都是取景自由的模块,配合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设备,都可以完成别样的拍摄。 以全景相机为代表的,广视角拍摄设备出现。
Kodak PixPro SP360

不需要专门的取景器,使用几乎人人都有(至少消费群里是人人都有)的智能手机,来进行取景。
大胆一些,取消屏幕,在制造成本上蛮大的一块削减。
这一时期,以前述的镜头相机为代表的产品,勇敢尝试了这种思路。

与此同时,积极尝试取消取景的,是另外一个新类型,全景相机。
2013年的理光THETA,初代产品其实和2019年的款式外观差别不大。
这类型相机,因为拍摄的是360x180范围的全天球画面,所以取景要求不高,很自然地容易脱离内置取景的束缚。

2015年款 THETA S 一样没有屏幕 自摄
但是全景相机用途的拓宽,2019年倒是又有加回屏幕的做法(GoPro Max)。
可以见2019年双目全景相机点将


专用的控制端?


智能手机的兴起,给了“拔出”专用控制端的机会。

偏偏又有厂商尝试加回控制端。

镜头部,控制端,卡西欧FR100 图片自摄

以游戏业作为例子,「游戏主机」Game Console通常会有一个专门打造的控制器,或者称作手柄;相对应的「电脑」则往往使用通用的键盘与鼠标的配置。
专用控制器虽小,但意义重大,微软 Microsoft 在Xbox的手柄打造上花费上亿,除了人机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游戏的设计本身。

相机的控制端,多少也是如此;
常规使用的如按键、拨轮,都是长期的人机界面迭代的产物。
在80s,曾经有一段的设计风潮倾向取消拨轮,例如美能达初代自动对焦的α7000相机,其结果就是……很难用,于是后续产品又加了回来。
纯触摸界面的手机作为控制端,也有这一问题,额外的,由于手机发现自己连接不上互联网而发生掉线,也是经常想象。
这些都为专用控制端“复辟”做了基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居然还是卡西欧。
其2015年的FR10,把控制端又加了回来。
这是次代的FR100。 自摄
专用控制端好处明显,连接相对稳定,容易扶植相应的生态;
卡西欧还给加上了防尘防水,也构成了一大卖点。
卡西欧的EXILIM数码相机品牌,啥核心技术都没有,但在“敢想”上应该是日系相机厂商里顶尖的。

专用的控制器,还可以实现一些复杂功能。

FR200的双镜头,背靠背可以拍摄全景。一台控制器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镜头拍摄。 官方图片

2016年正好是VR热,卡西欧也在FR200上顺势做了全景的尝试。
当时GoPro Fusion还在画饼,卡西欧机会很大,户外应用与全景内容制作,不少人也寄予厚望。
沖縄旅行の思い出をカシオEX-FR200で残す!
Review:スマホと一眼レフ持ちの山好きがカシオの新フリースタイルカメラ「CASIO EX-FR200」で新たに手に入れた悦び
Casio launches rugged EX-FR200 camera with detachable lens unit

记得当时还和卡西欧中国部门的朋友有接触,
除了大名鼎鼎的TR系,也积极谋求FR系列的拓展;
谁知后来(2018)总部决定退出相机市场,也是颇为唏嘘。
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回顾


新声


这是文章发布后的更新段落,收录一些新出现机型与(我的)评论。
有大厂落幕,另一边倒是也有新晋小厂。
insta360 是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一开始的产品也是扎堆在全景品类里。

他们的产品线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代产品外形都不一样,
很难找到设计延续性,也没有啥培植附件生态的意愿;
但是这么跳脱的设计,也在几年间尝试了不少可能性。

消费级产品上,在2017年的 Insta360 One 可以说是设计上的翻身之作,
次年的 ONE X 可以说是设计上成熟,市场上叫座的产品。

他们在2020年……严格来说是这篇文章发布后(对,这段是追加的),
推出了新的 ONE R 产品,又是一次不一样的设计。

在 ONE R 的类型中,有一款是双侧可分离的双鱼眼模块,
虽然在4月份仍未见到,但其路线图来说,是基于同一控制端实现帧同步的。
不过由于这类产品重点已经是视频范畴,又与传统模块相机的分离拍摄并不一致,或许需要更多关注以进行描述。


在定义章节提到的哈苏相机,在2024年推出了以X2D变体的CFV100C模组,
可以与之前的通用模组配合,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模块构成。

他们还有自己的复古广告,来纪念方盒子系统~




参考与引用



外部链接
美能达
Dimage V
Minolta DiMAGE V hands-on review - DPReview 2019-04-01
Minolta Dimage V:第一台鏡頭和機身可以分離的旋轉鏡頭數位相機(1996) - 冼鏡光 2013-07-07
Dimage EX
Minolta Dimage EX 1500 Zoom Digital Camera - Imaging Resource 1998-12-22
Minolta Dimage EX 1500 Review - DPReview 1999-02-06

理光GXR
撮像素子だって取り替える,リコーの新カメラ「GXR」の狙いと構造 - 日经Tech
【インタビュー】リコー「GXR」前編
構想から5年のカメラシステム
【インタビュー】リコー「GXR」後編
新規ユニットの可能性はあらゆる方向から検討

卡西欧
-
FR200
Casio launches rugged EX-FR200 camera with detachable lens unit
沖縄旅行の思い出をカシオEX-FR200で残す! 2016-09-08
Review:スマホと一眼レフ持ちの山好きがカシオの新フリースタイルカメラ「CASIO EX-FR200」で新たに手に入れた悦び  2017-03-23



索尼
QX100
Sony Cyber-shot DSC-QX100 First-impressions Review - DPReview

奥林巴斯
Air A01

以中文内容而言,冼鏡光老师的博客,对于想要早期数码相机发展历程有极大帮助,推荐阅读。
20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还是相对新鲜的产物,这一时期的评测,现在读起来,可能会对一些(目前而言)习以为常的功能大加剖析,所以阅读节奏上可能会觉得冗长,还需要折中(快进阅读)。


之乎 于2020-01-01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片来自厂商,或自摄;后者稍后将会以CC BY-SA 4.0 授权释放。

评论

  1. 在搜索卡西欧FR-10相关资料时,偶然遇到了你在简书上的文章,写得太棒了!今年我也在做自己的一系列相关视频,在微博私信了,希望能相互交流!

    回复删除
  2. 博主的这些资料和参考来源都非常棒,在微博上给博主留言了,希望能多多交流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太鼓之達人 合奏咚咚咚!》PS4版曲目列表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NG+新装备数值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盔甲性能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