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1 拍摄子系统展望
一年一度的 iPhone翻新,9月份来了。
今年款的 iPhone11 系有些意思,忍不住畅想一番。
本世代超广角来势汹汹 图片来自 Yule |
13mm的决心
追溯到 iPhone7 Plus ,苹果开始进行后背摄像头 Rear Camera 的双摄排布;
但系统API的完整支持,掰手指要等一年后的 iOS11 系统。
这一年的WWDC给了第三方完整的支持,也诞生了诸如 focos这样的创想型app。
在 7p (2016) - 8p / X (2017) - XS / XS Max (2018) 的迭代中,均保持了约等效26mm与一枚两倍焦距的等效52mm构成的双镜头配置。
惟今年,不仅下放了经济型的基础版 iPhone 11 具有双摄配置,而且这第二摄的位置,由原先的等效52mm,替换为了13mm (或标注视角120°)。
看似只是一个镜头的替换,实际一想,其中退让与妥协不少。
比如,通常来说,同规格像场而言,超广的镜头口径要比标准镜头焦距要大一些。
所以很直接的,配置13mm的代价,就是背部外观的妥协。
iPhone11 背部,图片来自Apple官网 |
另外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的成熟搭配拆散,改为13mm,
在新的良率、适配以及库存上又有了看不见的成本。
一颗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新镜头(总成)就这么出现在全系列机型上,
既大胆又冒进,好像可以用 Bold 来形容。
但是显然,13mm是有好处的。
领域入侵
2016年,我差点成为尼康用户。
这一年2月,尼康公开了一款 DL 18-50 产品,采用一英寸传感器;
等效焦距就是标注在外的 18~50mm,开放光圈 F1.8~2.8 。
体积保持在业界标杆索尼RX100的烟盒尺寸。
在数码相机领域,焦距方面挑战超广的不多;
大多数同质机,保持一个3x~5x的变焦,起跳往往是28或24mm的等效焦距。
排除掉GRD系情怀的等效21mm附加镜,破局的是卡西欧的TR系产品,固定的21mm焦距带来了很不一样的视角,也意外造成了另外的红火。
DL 18-50 最后没出;另外一台全景Keymission发售后,我也放弃了购买 |
即便是可换镜头无反,镜头群也不太着力超广;
官配往往推出一枚超广变焦,光圈在约F4,例如索尼E10-18、佳能EFM 11-22等。
来自韩国Samyang的12mm F2,大约是其中的异类,不过并没有配置自动对焦。
另一方面,2010年,伴随 iPhone 4 的发行,智能手机,特别是高端智能手机蚕食数码相机市场,特别是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在中国大陆可能笼统称作“卡片机”)的情况,愈演愈烈。
智能手机冲击,而不能覆灭数码相机;
反过来,新型类型相机涌现,例如以GoPro为标杆的 运动相机 Action Camera。
超广、紧凑、坚固、防护性,构成了大致的运动相机印象;
虽然出现了不少竞争者,但是大多数GoPro的竞争者都被卷入了浪潮中。
最近出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产品,如DJI Osmo Action,以及Insta360 Go,倒更倾向走vlog路线,而不是陷入指标竞争的老路。
简而言之,以13mm为代表的手机摄像头配置,(可能会)入侵两个领域
小型数码相机 以及 运动相机。
前者是焦距错位的竞争,后者则是用途上的细分。
巧的是,GoPro也会在10月发布新品,有消息称是全景相机Fusion的后续,
不晓得是否会藉本次转型,错开锋芒。
可能的变化
畅想,也可以称为 做白日梦 ,是我个人喜欢的环节。
作为非专业人士,想想也不用上税,或者担忧波动股价,还是比较惬意的。
带景深调节的26mm
以 focos 为代表的app,可以在多摄环境下,为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提供可调节景深的功能。在之前的硬件条件下,只能实现基于52mm的景深控制,或是前置摄像,利用 Face ID 阵列实现的自拍虚化。
由于13mm的本世代普及,所以可以预见将迎来 可变景深的26mm 拍摄。
事实上,在28mm附近的焦距其实很适合随拍,这样的变化,会为街拍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Ricoh GR 或者 Leica Q 依然会有自己的魅力,
但是新的朋友可以由手机尝试摄影,不也是好事吗?
这么一说,在未来,相机会不会是社交用品? |
与“噱头言论”不太一样,我对于短期内手机的照片拍摄分辨率挑战传统相机不抱乐观态度;
一部分人的判断,只是基于手机屏幕的1080p水准的屏幕得出的局限结论。
手机摄影,能做出改变的,恰恰是纯粹分辨率之外的易用性和多功能。
虽然目前看起来不太可能,但是也许后续随着API的开放,可以实现带景深信息的等效26mm的夜间模式拍摄,无疑会对诸如街拍机型如GR3等带来销售上压力(毕竟上市价格高昂)。
这方面,虽然我是Q用户,但也乐于见到改变。
新型“GoPro杀手”
“GoPro药丸”或者“GoPro杀手”喊了很多年,虽然本体的运动相机业务可能在衰减,但是依然强势。最近的挑战者,来自 DJI 大疆 的 Osmo Action 。
不少功能让人眼前一亮,售价作为新入局者也颇有吸引力;
但视角不足以及高码率(但只支持H.264),归根到底,并不能执行杀手任务。
根据骑手经验,Osmo Action不足以收录手把
作为vlog定位,附件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比如一个 胸-肩 的iPhone定位拍摄绑带;
用于在大白天拍摄用的ND,或者即便不带中性灰效果,单纯在,比如高速摩托时候保护镜头的塑料片~
GoPro的ND产品搜索 |
但是用于侵入Action Camera的领域,如何在大白天的拍摄里,仿照传统的具有运动模糊的画面制作?ND镜可以藉由降低快门速度,帮上忙。
对于有志于尝试vlog的朋友,也许从iphone开始(进行尝试),而不需要买一些带货口号的“vlog相机”。
G式拍摄
Google目前在Pixel上配置的Google Camera独树一帜,运用了不少尖端技术。本次的 Night Mode 以及目前还未更新的 Deep Fusion,总能让人想到诸如HDR+或是Night Sight之类的探索。
这类拍摄如果可以藉由第三方的app来调用,会很有意思。
想象一下,在荒原中,13mm拍摄星空,同时调用 Google StreetView 来合成全景。
Pixel 目前还没有超广角镜头
单就全景而言,是否会如GoPro附件般,出现用于iPhone的 Pano 5+1 产品?
Pano5+1,用于辅助GoPro来拍摄全景的套件组 |
但也许出于打磨的关系,目前的 Night Mode 仅在等效26mm的主镜头上适配;
超广角和中焦没有启用。
从计算摄影的角度来说,不太寻常,因为技术背后要求的硬件门槛相对不高,只需要短时高速连续拍摄,之后由算力合成即可;第一时间没有交付13mm与52mm的理由,大概就是整合来不及吧。
无独有偶,Deep Fusion 也无法第一时间提供,需要等待后续更新。
还有视频
据说在稍迟的更新中,会提供同时采集两组视频拍摄的功能。由于是一个画饼功能,准时性不好说;
去年 iPad Pro 的“全功能PS”还历历在目。
例如 focos 一直在被讨论视频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同时记录两组视频;
而镜头间距又是已知且确定的,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视频后期中,进行虚拟光源的编辑?
如果你可以在视频里操控光源(当然,限制在宽容度范围内),是不是意味着现有的vlog制作有了更多可能?
一个可能微小而不被讨论的细节,
Apple 应该会记得将几个镜头拍摄片段,进行帧同步吧~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4K到1080p刚好满足2倍线性关系,而苹果又非常强迫症般以两倍焦距安排摄像头。
配合软件,也许我们可以在 iPhone 11 上实现4倍效果的希区柯克变焦 Dolly Zoom (以1080p输出),或者是11Pro上的8倍(等效于13mm~104mm)。
这又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中的一朵小浪花~
不少机构也第一时间发布了ip11的上手,有兴趣的话推荐参考:
- Apple iPhone 11 review: the phone most people should buy - TheVerge
- How we created the opening shot of our iPhone 11 Pro review - TheVerge
- Apple iPhone 11 review: So good you (probably) don't need the Pro - Engadget
- Review: The iPhone 11 Pro and iPhone 11 do Disneyland after dark - TechCrunch
之乎 于2019-09-19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