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Dual Pixel
Dual Pixel 是一种较特殊的图像传感器构造,近些年被应用在于提升片上相位对焦能力上。
由于涉及多个厂商产品,且应用日趋广泛,而互联网上整理总结较少,故做此笔记。
最后更新日期
2024-07-31
Dual Pixel 结构,在单像素的单一透镜下埋设了一对互相独立的光电二极管。
对于 拜耳滤镜 Bayer Filter 构造的图像传感器,也就是今日多见的RGBG类型,一个逻辑像素其实由RGBG共4个子像素构成。
这一功能基于的原理,仍然是相对传统的相位对焦。
这一模式在80s兴起的自动对焦单反系统上广泛应用。
也由于其为一种相位对焦,所以有时也被称作 Dual Pixel Phase Focus,简写 DPAF。
2010年富士胶片首先在EXR机型上实装了内嵌相位对焦点的图像传感器构造,
其将临近的一对像素,各遮蔽一半,获得来自相对方向的光线,进行对比,获得对焦物的相位信息,从而传递指导对焦的信息。
这一对像素无法重新参与到成像中。
佳能在此设想的基础上,将传感器中的所有像素都进行了分拆,成为由两个子像素构成,由此可以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以及在需要时重新参与成像。
佳能在Dual Pixel的应用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里着重介绍佳能的实现。
佳能将Dual Pixel构造,应用在两个目的上,皆有其自定的术语名称:
通常公认的,用于对焦的Dual Pixel CMOS AF(日语:デュアルピクセルCMOS AF),一般是追溯2013年诞生的70D上。
每一个像素其实可以分作左右两个子像素。
这样的结构,在完成对焦后,还可以回复,一起参与成像;
同时,由于片上都是这样的构造,所以很容易做成 全片对焦搜索区域 ……当然,受限于一些条件,当时差不多是80%左右的范围,也已经很不错了。
在基础结构上,佳能在2024年7月,伴随R1的发布,更新了Dual Pixel的微观结构。
主要是在原本左右分列的布局中,混杂了上下布局的子像素,这样在横竖条纹环境中都可以保持较好的适应度;
沿用单反时期的说法,可能会将其称作米字或者双十字型对焦像素。
无论如何,佳能至少把对焦功能普及到这些年的机身上,这对于它的本意也够了。
直到2020年,佳能把蓄谋已久的二代套了出来,在EOS R5机型上搭载,
名字叫 Dual Pixel CMOS AF II,
不过结构上应该没变,主要是加入了深度学习。
前一年的2019,奥林巴斯和松下前后脚给自己的对比度对焦加入了深度学习的辅助,
即便拍摄的人背对镜头,也可以跟踪到。
这部分其实一直叫做 iTR,即 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Recognition 智能追踪识别;
看起来是合二为一了。
里程碑机型:
Dual Pixel 在佳能机身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ual Pixel CMOS AF作为对焦辅助提升的万用金丹,普适性极强。
摄像机的部分应该存在缺漏,我对这条产品线实在不熟。
还有一台PowerShot序列,不可换镜头的G1X Mark III,装配了APS-C规格的传感器,显然是佳能自产的,也带上了Dual Pixel构造。
2013年开始配置这一构造,并且在技术验证和市场反馈上都有不错的反响。
2016年以后的机型,佳能大多都装配了DP构造。
但也有例外,例如2015年的EOS 5DS / 5DSR,作为50MP+选手,可能在工艺上限制等问题,当时并未配置这一功能。
还有就是,“祖传” 18MP的那片APS-C,因为老工艺的关系,也没能配置,这通常为低端机型配置。
严格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佳能EF镜头都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
所以佳能额外安排了一个兼容性列表以供查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名义上装配是2013年的70D,
但是从后来发展来看,可能早已布局。
2012年的摄像机型C100、C300,可以通过2014年2月固件方式打开功能。
说明在产品出厂时,至少早已装配了该构造的传感器。
虽然容量翻倍了,但是可以给后期留空间。
5D IV上实装了该功能,称作 「全像素双核RAW」~
由于多存储了另外一个子像素的信息,所以在整体规模上,DPRAW比普通RAW,占用容量刚好是两倍。
佳能当时认为,利用DPRAW,有三个项目可以在后期调校:
呐,这是佳能自己在实验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场景应用。
看上去很美。
但是媒体一用,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可能是自己也感觉到鸡肋,佳能也没有过多推广这一功能,后续的1D系列产品根本不提供;
反而是全画幅无反的EOS R,又把这一功能倒出来了。
这三个功能都需要在PC或mac上进行处理,无法在机内完成,所以需要一种保存了完全子像素信息的格式,也就是上方5D4菜单的内容选项。
佳能自己的处理软件,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DPP 可以解读这种信息并完成相对应的功能。
在2020年的R5世代,佳能额外提供了两个功能R5:
作为高级功能 Dual Pixel RAW 在发展初期,似乎限制了高端机型;
到了EOS的RF世代,其实算在R5之后,开始了近普及化的开放配置,很多机型都具有该功能。
佳能在自己的EOS C300 III (2020)上,宣称有了可实现动态范围增加的传感器,Dual Gain Output,似乎与 Dual Pixel 结构的复用有一定关系,
不过这是我们要在摄像机章节提到的。
到了2024年CP+,佳能展示了利用DPCMOS来重构拍摄体3D的实验性进展。
一是大传感器的单反开始拍视频了,比如5D2;
二是M43为代表的无反出现了,比如松下G1。
这两个变化共同提出了对焦的挑战,即主传感器接受光线,而没有诸如反光镜来提供分光束进行对焦。
索尼公司的想法是固定式半透镜,富士胶片则在自己的小型数码机身上实践了称作EXR的构造。
这种内嵌相位点的做法,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专职化的相位点,不参与成像,对于正经Bayer结构来说,这种摸鱼像素通常成比例出现,无论是32个里头存在一个,或者是16个里头分配一个,它总是在降低整体的画质。
富士反而没怎么挖掘,不过引起了索尼和佳能的注意。
佳能的步子显然很大,全部像素都可以用于对焦,也不影响成像;
而在视频拍摄中也可以实现相位对焦,也省去了新开发对比度对焦的精力 —— 佳能在2012年搞过一次,EOS M 的问题惨不忍睹。
索尼公司在早期,差不多是 NEX-5R / NEX-6 的年代,试验性采用了内嵌相位点的传感器构型,但效果依然不佳;
在此后有了两组技术分别路线,一个是更加密集的相位点嵌入,另一个则是后文提及的2x2规格。
每年诞生的智能手机可能浩如烟海,仅列举一些典型厂商,
其中以三星、Google以及Apple为代表。
三星公司在2016年加入战局,例如 Galaxy S7、Galaxy S7 Edge等机型
这两款使用两种传感器,一种是来自索尼半导体的 IMX260,一种是三星半导体的S5K2L1 ISOCELL;
IMX260 是三星向索尼半导体定制的,所以市面上其他机型上并不能见到。
Google在Pixel2世代开始装配具有Dual Pixel结构的图像传感器,初代使用为索尼半导体的 IMX362,
之后的3、3a以及4,均采用了具备DP功能的传感器模块。
Google还基于这一构造打造了新的功能,会在稍后解释。
Apple 一般对于技术型术语,都喜欢搞自己的一套。
对于内嵌相位对焦点这类技术上它称之为 focus pixel ,对焦像素,这一功能在 iPhone6 时代引入。
TechCrunch指出,在8世代,以及XS世代,这一密度一直在提升。
终于在iPhone11世代,Apple也装配了具有Dual Pixel功能的图像传感器。
“Mivan”老师猜测,Apple限制了在11世代上才可以进行 Deep Fusion 的原因,不仅仅是基于A13芯片的算力决定;
同样基于A13的 iPhone SE (2020),使用的是没有DP配置的传感器,一样也没有配置Deep Fusion。
三星半导体的ISOCELL图像传感器品牌有相当的流行度,其宣称在2016年首次做出Dual Pixel结构的传感器,并应用在当年的S7机型上。
在2021,伴随新款GN2的推出,还升级为 Dual Pixel Pro。
简单来说,将原本常用的左右分像素,变成斜切一刀,使得在横向条纹等场景,也可以适配不同的对焦模式。
值得一提,现在已经事实退出的美图手机 Meitu,因为主打自拍而闻名,在2017年做了比较特别的尝试,在前置相机上使用 Dual Pixel 。
其发展贯穿了其Nexus及Pixel机型,
详情可以参考Google Camera 发展梳理
在2017年,GCam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单镜头实现 Portrait mode —— 即深度识别后虚化效果的实现,利用的即为 Dual Pixel 的图像传感器上的冗余信息。
事实上,由于手机镜头本身不大,双像素信息即便放在最大,也不过是毫米级的差别
—— 想象左右像素,分别接获镜头最左端与最右端信息。
Google引入了机器学习来处理这种微乎其微的数据差异,从而构建出图像的深度图(Depth Map)
由原本的照片(左),分析出深度图,得到右侧虚化的效果图片。
用途为将佳能的,以 Dual Pixel RAW 方式记录的文件,后缀名CR2,提取出次帧,保存为通用的DNG格式。
由于次帧的曝光相比主帧少1EV,而画面上差异相对有限,可以以此方式来实现(以主帧为基准)向暗部扩大1EV的宽容度。
官方的说法:
https://www.fastrawviewer.com/DPRSplit
关于扩展宽容度这一用法,其实又和Dual ISO这一有点关系。
在上一个十年的CHDK之后,这一个十年最流行的应该是 MagicLantern 魔灯,我还为其写过条目。
2013年的时候,作者a1ex在魔灯论坛提出了一个想法:
可以强制传感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ISO进行曝光。
对于真实世界来说,可以在像素级的不同行,交错以 ISO100 / ISO1600 进行曝光。
这样跨越了4档的宽容度,但是考虑到高ISO条件下的宽容度缩减,还能有约近3档的宽容度提升。
副作用也不是没有,例如相比基础的ISO100,这样拍摄的“合成画面”噪点会略多,但可以接受;而因为混合了奇偶行,在纵向上的分辨率会缩减 —— 这对于拍摄动态画面的视频应用来说,不算太大问题。
这一应用被写成了ML的实例模块,并且受到了不少视频拍摄用户的欢迎。
a1ex也将此作为论文发表,并且在传感器天然差距的基础上,表示5D3由此可以提供差不多当时巅峰机型,尼康D800的宽容度水平。
这一“民间高手”的发现撬动了厂商,造成了接下来的研发和市场变化。
和本文说的Dual Pixel构造相比,它更像前述Dual ISO的想法,
但在实现上又应用了这一理念。
一枚像素下由两组电路 Analog Circuit 执行不同的ISO运算放大。
松下公司将其投放到自己的 Vari-Cam 机型上,作为准专业到专业的应用,将夜间/弱光拍摄提升到新的可用性。
有多台Varicam(及衍生)机型应用了这一功能
虽然消费级到准专业市场上,松下拔得头筹,但是这一技术在行业巨擘ARRI那里倒是有了很长时间的应用,而这一技术也在随后普及到了其他厂牌上出现,
索尼的Venice,以及Blackmagic的 Pocket Cinema Camera 4K/6K均有应用。
业界通常用一个较为中性的(没被注册商标) Dual Base ISO 称呼。
而采用了这类设计的图像传感器,可能称作 Dual Gain ,也就是ARRI称呼的那样。
松下公司虽然将其作为镇宅之宝,不过也乐于在渐渐普及的市场中推广。
在M43的当家王牌 GH5S 上即配置了该功能,成为许多小工作室的选择;
而2019年伴随自己S系全画幅机型上市,也在面向视频的 S1H机型 上启用,并一举拿下了Netflix的设备认证。
特别神奇的是,适马的FP相机也具备了类似的双原生ISO设计,其称作 Dual Base ISO。
关键在于,它发布时并未宣称,而是在2020-06的2.0固件里解禁。
Sigma FP,据推测,可能使用了来自索尼半导体的 IMX410CQK,这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另一方面,2020年,佳能推出了自己 EOS Movie 下的新款,C300 MarkIII。
佳能将其使用的这片S35规格传感器,称作 DGO ,Dual Gain Output 双增益输出,或者双增益成像;
佳能声称,C300 III 可以实现16档动态范围。
当然,也与 Dual Pixel CMOS AF兼容。
绕了一圈,似乎又回来了。
这些准专业或消费级机器使用了Dual Native ISO (或许不是这个名字)
机型整理我专门做了一篇双原生ISO应用相机
除了标称使用的,有猜测 (来自Andy Trace),松下S1也事实上配置了 Dual Native ISO,其档位约在ISO数值4000时,出现了噪声降低。
[2020-08-07 更新]
* 解锁了vlog固件的松下 S1(就是系列里最便宜的那台),事实上也表现出双原生ISO的特性,在由3200档位至4000档位时,噪声显著降低。
* 与本文同一天发布的 索尼A7S III,虽然没有提及,但是根据一些测试表明,在ISO由12800提升至16000时,噪点水平显著降低,这是这类 Dual Base ISO 技术的特征;
猜测索尼在S3上实装了该功能,可能等待后续固件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个体拍摄,或小型工作室而言,
在室外场景进行布光往往不太现实,而这一功能使得高感可用、弱光可拍,对于创作自由度帮助很大。
这一方面,倒是可能比行业巨擘ARRI的设备,对用户群的意义更大。
至于关系,原本是单一像素下两组DAC,
但对于现在图像传感器厂商推出的Dual Pixel结构,乃至Quad Pixel结构来说,是更容易的选择。
毕竟,你要的是一个像素下双组DAC,
结果上游供货商直接给你塞了俩完整像素,这不是更大碗么~
(Quad,或者Tetra-,都是表示“4”的前缀)
简单来说,DP的两枚子像素,现在变成了2x2的4枚。
首先应用的反而是面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图像传感器。
索尼和三星首当其冲。
索尼将这一构造称作 2x2 On-Chip Lens Solution,或称 2x2 OCL。
索尼半导体不少传感器都应用了Quad Bayer,例如IMX294、IMX299、IMX482、IMX586intro、IMX521。
其中,IMX299CJK应用在了松下的GH5S上,倒是很好解释了其上的双原生ISO实现;
而IMX521CQR,则是一块135画幅的15MP传感器,有猜测是基于A7R4同款改型。
索尼的 Quad Bayer 构造,最早应该是见于2018年3月;
三星则更早一些,在2017年10月,宣布了称作 Tetracell 的技术。
从之后披露的解释来看,三星这一传感器构造,可能先期在工业级图像传感器上使用。
而在消费级上的应用则具备灵活性,例如在弱光条件下,在传感器层面进行像素合并,以4像素组块 (Tetracell),或者是9像素组块 (Nonacell)。
他们示意图里色区变换,一开始有一些费解,其实在忽略边缘后,中间的4格移位即是传统Bayer架构。
此外,同样进行图像传感器生产的 OmniVision,在2019年6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首发产品为OV48B,不过就没有什么华丽的名称,仅以 4-cell color filter array 称呼。
佳能自己,作为 Dual Pixel 先锋,也在2015年传出了关于Hexa结构 —— 使用4x4的16区块构建像素的设计。
Dual Pixel ,或者说多像素技术(包括演变的Quad Pixel),有这些特征:
在7年,或者4年以前的缺点,例如生产线的成本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大规模生产分摊,而使得较为弱化。
当时市面上流行的APS-C,佳能的18MP传感器,首发于7D (2009),以及索尼的IMX071系;还有诸如D7100上的东芝传感器。佳能力有不逮。
在专利方面已经形成压制势态的情况下,佳能的Dual Pixel结构,在当时多少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结果算是不错,对焦方面的优点补足了其他表现。反而是未能在无反系统上布局,棋差一招。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想象力,5D3 (2016)上姗姗来迟的DPR,RAW文件的调节功能乏善可陈;
反而是第三方的fastrawviewer团队,提出了1Ev提升的应用。
实话实说,1Ev 的扩展多少有些乏力,佳能要是有心,大约+3Ev起是可以做到的;
2020年的C300 III 以及C70上,都实现了16档,
佳能称之为 DGO,Dual Gain Output,
虽然官方说明里没有提及藉由Dual Pixel结构实现的双输出,但推测与 Dual Pixel 架构的复用有关。
到了R5上,似乎并不想普及这一可能性,多少有些牙膏厂本色 —— 也不好说,结构有了,处理能力也有显著提升,也许真的就是一版神奇固件的事。
同一时期,2022年的松下GH6上,实装DGO,是否会在未来让佳能下定决心,推进这一可能?
因为小尺寸传感器其实景深足够,真的会由于对焦速度而产生什么质的变化吗?
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因为物理限制,提升画质和可用性的手段,一直是计算摄影;这也使得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期(本文原发于2016年)。
首先,Google提出了HDR+,这是一种 按一下-拍好几张-合成-获得一张高质照片 的思路。
对于一些传统上的缺陷,比如随机热噪声,多张叠加会消除随机性,而附带造成降噪效果;
但对于原本存在的不参与成像的固化相位点位置,其本质是一个“洞”且位置固定,多张叠加加剧了这种洞的效应。
相对灵活的Dual Pixel设计,因为也可以参与成像,而消弭了这种缺陷。
有网友就对为什么使用了(升级的)16MP传感器而画面质量下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次,佳能而言,对于 Dual Pixel RAW 的应用,
虽然一脚迈进了计算摄影的门槛,但似乎与算力限制有关,均留给了后制DPP处理。
Google则将自己 Pixel2 上的DP点,结合了机器学习,做到了深度识别。
虽然没有DP构造,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尝试处理,例如 focos 及 iPhone XR/SE上的尝试,但效果不佳。
https://blog.halide.cam/iphone-se-the-one-eyed-king-96713d65a3b1
比如,Dual Pixel 单对的相位点,其实相当于「一」字对焦点,而在诸如单反相机宣传上,早已经是「十」字对焦点,或者双「十」字对焦点(也有称「米」字对焦点)称霸了;
QP的 2x2 像素倒是可以实现这类的对焦需求。
索尼、三星等在手机应用的,如1/2.55等尺寸传感器上应用了Quad Pixel结构;索尼半导体在IMX521CQR上实践了135型号 —— 虽然没有看到量产相机。
最为期待的,可能反而是便携机种类。
例如理光GR系列,以现在 GR III 的设计而言,防抖和镜头设计几乎到头了,而伸缩式的镜头设计也似乎很难支持135规格(RX1、徕卡Q均为固定不可伸缩镜头);
百尺竿头,要再进一步,计算摄影无疑是一个选择,而 Quad Pixel 的结构大概是一拍即合……
只能等待APS-C规格的QP结构图像传感器了。
之乎
原文名称为Dual Pixel 全像素双核乱弹,发表于 2016-09-01
2020年想着修订一下,重发表于 2020-07-28
由于涉及多个厂商产品,且应用日趋广泛,而互联网上整理总结较少,故做此笔记。
最后更新日期
2024-07-31
目录
- 硬件实现
- 佳能的应用 [跳转]
- 对焦增强
- 图像功能
- 诞生的背景
- 手机市场的波澜
- Google Camera
- 其他进展 [跳转]
- DPRsplit
- Dual ISO
- Dual Native ISO
- Quad Pixel
- 小结
- 佳能的潜力
- 计算摄影
- Quad Pixel 与未来
- 术语集
硬件实现
Dual Pixel 结构,在单像素的单一透镜下埋设了一对互相独立的光电二极管。
对于 拜耳滤镜 Bayer Filter 构造的图像传感器,也就是今日多见的RGBG类型,一个逻辑像素其实由RGBG共4个子像素构成。
这一功能基于的原理,仍然是相对传统的相位对焦。
这一模式在80s兴起的自动对焦单反系统上广泛应用。
也由于其为一种相位对焦,所以有时也被称作 Dual Pixel Phase Focus,简写 DPAF。
2010年富士胶片首先在EXR机型上实装了内嵌相位对焦点的图像传感器构造,
其将临近的一对像素,各遮蔽一半,获得来自相对方向的光线,进行对比,获得对焦物的相位信息,从而传递指导对焦的信息。
这一对像素无法重新参与到成像中。
佳能在此设想的基础上,将传感器中的所有像素都进行了分拆,成为由两个子像素构成,由此可以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以及在需要时重新参与成像。
佳能的应用 Canon Applications
佳能在Dual Pixel的应用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里着重介绍佳能的实现。
佳能将Dual Pixel构造,应用在两个目的上,皆有其自定的术语名称:
- Dual Pixel CMOS AF
- Dual Pixel RAW
- Dual Gain Output
对焦增强
通常公认的,用于对焦的Dual Pixel CMOS AF(日语:デュアルピクセルCMOS AF),一般是追溯2013年诞生的70D上。
每一个像素其实可以分作左右两个子像素。
这样的结构,在完成对焦后,还可以回复,一起参与成像;
同时,由于片上都是这样的构造,所以很容易做成 全片对焦搜索区域 ……当然,受限于一些条件,当时差不多是80%左右的范围,也已经很不错了。
在基础结构上,佳能在2024年7月,伴随R1的发布,更新了Dual Pixel的微观结构。
主要是在原本左右分列的布局中,混杂了上下布局的子像素,这样在横竖条纹环境中都可以保持较好的适应度;
沿用单反时期的说法,可能会将其称作米字或者双十字型对焦像素。
图中,靠近读者左下的绿色子像素,为新排布,混杂于原本的左右分列像素 |
无论如何,佳能至少把对焦功能普及到这些年的机身上,这对于它的本意也够了。
直到2020年,佳能把蓄谋已久的二代套了出来,在EOS R5机型上搭载,
名字叫 Dual Pixel CMOS AF II,
不过结构上应该没变,主要是加入了深度学习。
前一年的2019,奥林巴斯和松下前后脚给自己的对比度对焦加入了深度学习的辅助,
即便拍摄的人背对镜头,也可以跟踪到。
R5上配置的 DPAF II,可以紧跟面部或眼睛 |
这部分其实一直叫做 iTR,即 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Recognition 智能追踪识别;
看起来是合二为一了。
里程碑机型:
机型 | 时间 / 功能 |
---|---|
EOS 70D | 2013-07 |
首款发布时装配 Dual Pixel | |
EOS 5D IV | 2016-08 |
Dual Pixel RAW 首次实装 | |
EOS R5 | 2020-07 |
升级的 Dual Pixel AF II 增加Portrait Relighting | |
EOS R1 | 2024-07 |
更新了 Dual Pixel 微结构 |
Dual Pixel 在佳能机身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ual Pixel CMOS AF作为对焦辅助提升的万用金丹,普适性极强。
单反机型 | 无反机型 | 摄像类 |
---|---|---|
EOS 70D (2013-07) EOS 7D II (2014-09) EOS 1DX II (2016-02) EOS 80D (2016-02) EOS 5D IV (2016-08) EOS 800D (2017-02) EOS 77D (2017-02) EOS 6D II (2017-06) EOS 200D (2017-06) EOS 2000D (2018-02) EOS 250D (2019-04) EOS 90D (2019-08) EOS 1DX III (2020-01) EOS 850D (2020-02) | EOS M5 (2016-09) EOS M6 (2017-02) EOS M100 (2017-08) EOS M50 (2018-02) EOS M6 II (2019-08) EOS M200 (2019-09) EOS M50 II (2020-10) EOS R (2018-09) EOS Ra (2018-11) EOS RP (2019-02) EOS R5 (2020-07) EOS R6 (2020-07) EOS R3 (2021-04) EOS R5 C (2022-01) | EOS C100 II EOS C300 II EOS C200 EOS C500 II EOS C700 |
还有一台PowerShot序列,不可换镜头的G1X Mark III,装配了APS-C规格的传感器,显然是佳能自产的,也带上了Dual Pixel构造。
2013年开始配置这一构造,并且在技术验证和市场反馈上都有不错的反响。
2016年以后的机型,佳能大多都装配了DP构造。
但也有例外,例如2015年的EOS 5DS / 5DSR,作为50MP+选手,可能在工艺上限制等问题,当时并未配置这一功能。
还有就是,“祖传” 18MP的那片APS-C,因为老工艺的关系,也没能配置,这通常为低端机型配置。
严格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佳能EF镜头都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
所以佳能额外安排了一个兼容性列表以供查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名义上装配是2013年的70D,
但是从后来发展来看,可能早已布局。
2012年的摄像机型C100、C300,可以通过2014年2月固件方式打开功能。
说明在产品出厂时,至少早已装配了该构造的传感器。
图像功能
佳能在2016年,把DP的构造进了一步,同时保存左右两个像素的数据,虽然容量翻倍了,但是可以给后期留空间。
5D IV上实装了该功能,称作 「全像素双核RAW」~
菜单中开启全子像素信息保存的选项 我于2016年拍摄的,图中相机是5D4 |
Dual Pixel RAW名称 | |
英文 | 简体中文 |
---|---|
Dual Pixel RAW / DPRAW | 全像素双核RAW |
佳能当时认为,利用DPRAW,有三个项目可以在后期调校:
- 对焦微调 Image Microadjustment
- 虚化偏移 Bokeh Shift
- 鬼影控制 Ghosting Reduction
呐,这是佳能自己在实验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场景应用。
看上去很美。
但是媒体一用,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可能是自己也感觉到鸡肋,佳能也没有过多推广这一功能,后续的1D系列产品根本不提供;
反而是全画幅无反的EOS R,又把这一功能倒出来了。
这三个功能都需要在PC或mac上进行处理,无法在机内完成,所以需要一种保存了完全子像素信息的格式,也就是上方5D4菜单的内容选项。
佳能自己的处理软件,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DPP 可以解读这种信息并完成相对应的功能。
此外,DPRsplit后来发现,这个设计可以多一档位深,
不过这个也是后话了,会在「其他进展」的章节里介绍。
在2020年的R5世代,佳能额外提供了两个功能R5:
- 人像重新照明 Portrait Re-Lighting
- 背景清晰度 Background clarity
作为高级功能 Dual Pixel RAW 在发展初期,似乎限制了高端机型;
到了EOS的RF世代,其实算在R5之后,开始了近普及化的开放配置,很多机型都具有该功能。
机型 | 时间 / 功能 |
---|---|
EOS 5D IV | 2016-08 |
Dual Pixel RAW 首次出现 | |
EOS R | 2018-09 |
第二款 Dual Pixel RAW | |
EOS Ra | 2018-11 |
R的天文改型 | |
EOS R5 | 2020-07 |
Dual Pixel RAW的第四台机型 增加了功能类型 | |
EOS R5 CR5C | 2022-01 |
R5的摄像特化改型 | |
广泛支持世代 | |
|
不过这是我们要在摄像机章节提到的。
到了2024年CP+,佳能展示了利用DPCMOS来重构拍摄体3D的实验性进展。
图片来自ITMedia |
诞生的背景
2008年有两个变化,一是大传感器的单反开始拍视频了,比如5D2;
二是M43为代表的无反出现了,比如松下G1。
这两个变化共同提出了对焦的挑战,即主传感器接受光线,而没有诸如反光镜来提供分光束进行对焦。
索尼公司的想法是固定式半透镜,富士胶片则在自己的小型数码机身上实践了称作EXR的构造。
这种内嵌相位点的做法,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专职化的相位点,不参与成像,对于正经Bayer结构来说,这种摸鱼像素通常成比例出现,无论是32个里头存在一个,或者是16个里头分配一个,它总是在降低整体的画质。
富士反而没怎么挖掘,不过引起了索尼和佳能的注意。
佳能的步子显然很大,全部像素都可以用于对焦,也不影响成像;
而在视频拍摄中也可以实现相位对焦,也省去了新开发对比度对焦的精力 —— 佳能在2012年搞过一次,EOS M 的问题惨不忍睹。
索尼公司在早期,差不多是 NEX-5R / NEX-6 的年代,试验性采用了内嵌相位点的传感器构型,但效果依然不佳;
在此后有了两组技术分别路线,一个是更加密集的相位点嵌入,另一个则是后文提及的2x2规格。
手机市场的波澜
每年诞生的智能手机可能浩如烟海,仅列举一些典型厂商,
其中以三星、Google以及Apple为代表。
三星公司在2016年加入战局,例如 Galaxy S7、Galaxy S7 Edge等机型
这两款使用两种传感器,一种是来自索尼半导体的 IMX260,一种是三星半导体的S5K2L1 ISOCELL;
IMX260 是三星向索尼半导体定制的,所以市面上其他机型上并不能见到。
Google在Pixel2世代开始装配具有Dual Pixel结构的图像传感器,初代使用为索尼半导体的 IMX362,
之后的3、3a以及4,均采用了具备DP功能的传感器模块。
Google还基于这一构造打造了新的功能,会在稍后解释。
Apple 一般对于技术型术语,都喜欢搞自己的一套。
对于内嵌相位对焦点这类技术上它称之为 focus pixel ,对焦像素,这一功能在 iPhone6 时代引入。
TechCrunch指出,在8世代,以及XS世代,这一密度一直在提升。
终于在iPhone11世代,Apple也装配了具有Dual Pixel功能的图像传感器。
“Mivan”老师猜测,Apple限制了在11世代上才可以进行 Deep Fusion 的原因,不仅仅是基于A13芯片的算力决定;
同样基于A13的 iPhone SE (2020),使用的是没有DP配置的传感器,一样也没有配置Deep Fusion。
机型 | 推出时间 主传感器 |
---|---|
三星 Samsung Galaxy | |
Galaxy S7 | 2016-02 |
IMX260 ISOCELL S5K2L1 | |
Galaxy S8 | 2017-04 |
IMX333dpr ISOCELL S5K2L2 | |
Galaxy S9 | 2018-02 |
IMX345 | |
Galaxy S10 | 2019-02 |
? ISOCELL S5K2L4 | |
Galaxy S20 | 2020-03 |
IMX555 | |
Google Pixel | |
Google Pixel 2 | 2017-10 |
IMX362 | |
Google Pixel 3 | 2018-10 |
IMX363 | |
Google Pixel 3a | 2019-05 |
IMX363 | |
Google Pixel 4 | 2019-10 |
IMX363 | |
Google Pixel 4a | 2020-08 |
IMX363 | |
Google Pixel 5 | 2020-10 |
IMX363 | |
Google Pixel 5a | 2021-08 |
IMX363 | |
Google Pixel 6 | 2021-10 |
ISOCELL GN1 | |
Google Pixel 6a | 2022-05 |
IMX363 | |
iPhone | |
iPhone11系列 | 2019-09 |
IMX503 | |
iPhone 12 | 2020-10 |
IMX686 | |
iPhone 12 Pro Max | 2020-10 |
IMX603 | |
iPhone 13 Pro/ PM | 2021-09 |
IMX703 |
- 表格部分资料,参考了来自维基百科的Exmor汇总、三星cmos汇总
- 最后更新日期为2022-06-12
三星半导体的ISOCELL图像传感器品牌有相当的流行度,其宣称在2016年首次做出Dual Pixel结构的传感器,并应用在当年的S7机型上。
在2021,伴随新款GN2的推出,还升级为 Dual Pixel Pro。
简单来说,将原本常用的左右分像素,变成斜切一刀,使得在横向条纹等场景,也可以适配不同的对焦模式。
索尼半导体这边,首款应该是与三星有技术合作的IMX260
可能是基于一些协定,至少这一年的Google Pixel手机应用的IMX378没有赶上这项技术。
在2017年获得了专利WO2017077899A1,之后的量产贩售产品,带Dual Pixel构造的都在 Exmor RS 目录下。
索尼半导体还安排了介绍页面,中文名称为「全像素自动对焦」;但是也要注意到,Dual Pixel 也是其中的一种实现路径而已。
可能是基于一些协定,至少这一年的Google Pixel手机应用的IMX378没有赶上这项技术。
在2017年获得了专利WO2017077899A1,之后的量产贩售产品,带Dual Pixel构造的都在 Exmor RS 目录下。
索尼半导体还安排了介绍页面,中文名称为「全像素自动对焦」;但是也要注意到,Dual Pixel 也是其中的一种实现路径而已。
在流行的传感器上,基本都是 1/2.55 英寸,12mp规格,单像素尺寸1.40μm;
可以说是不断迭代的一款。
而IMX374这款,三星定制,以1/3.2英寸规格横空出世,主要应用在前置摄像头上;如S10、S20还有Galaxy Fold。
IMX555、IMX557在尺寸上进了一步,有1/1.98"、1/1.76",保持12MP,应用倒是不多。
IMX398为 OPPO 向索尼半导体定制,出现在OPPO、OnePlus还有Realme等机型上。IMX519规格上似乎为升级款。但是在标注上,这些似乎不被认为是完整的Dual Pixel结构。
值得一提,现在已经事实退出的美图手机 Meitu,因为主打自拍而闻名,在2017年做了比较特别的尝试,在前置相机上使用 Dual Pixel 。
Google Camera
Google Camera 是Google公司的一款Android应用程序,初始在2014年推出,用以配置Nexus5机型。其发展贯穿了其Nexus及Pixel机型,
详情可以参考Google Camera 发展梳理
在2017年,GCam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单镜头实现 Portrait mode —— 即深度识别后虚化效果的实现,利用的即为 Dual Pixel 的图像传感器上的冗余信息。
事实上,由于手机镜头本身不大,双像素信息即便放在最大,也不过是毫米级的差别
—— 想象左右像素,分别接获镜头最左端与最右端信息。
Google引入了机器学习来处理这种微乎其微的数据差异,从而构建出图像的深度图(Depth Map)
Google引用Markus Kohlpaintner的示意图,从构造上没有特别的部分 |
由原本的照片(左),分析出深度图,得到右侧虚化的效果图片。
其他进展 Progress in other areas
DPRSplit
DPRSplit是一款免费软件,不过目前还停留在beta阶段,最新版本为0.8.4 (2020-07)。用途为将佳能的,以 Dual Pixel RAW 方式记录的文件,后缀名CR2,提取出次帧,保存为通用的DNG格式。
由于次帧的曝光相比主帧少1EV,而画面上差异相对有限,可以以此方式来实现(以主帧为基准)向暗部扩大1EV的宽容度。
官方的说法:
In essence, in Dual Pixel Raw mode, the camera records into one file some equivalent of two shots, bracketed by (approximately) 1 EV.
版本 | 功能 |
---|---|
0.8.2 | 优化次帧的EXIF,方便合并 |
0.8.4 | 增加EOS R支持 |
0.9.9 | 增加EOS R5支持 |
0.10.0 | EOS R的APS模式RAW支持 |
https://www.fastrawviewer.com/DPRSplit
关于扩展宽容度这一用法,其实又和Dual ISO这一有点关系。
创造性发明,Dual ISO
佳能相机具有相当的用户基础,而开发环境也相对友好,于是也有了第三方的加强固件的可能。在上一个十年的CHDK之后,这一个十年最流行的应该是 MagicLantern 魔灯,我还为其写过条目。
2013年的时候,作者a1ex在魔灯论坛提出了一个想法:
可以强制传感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ISO进行曝光。
蝙蝠侠为我们演示了对角线分区ISO的情况。 |
这样跨越了4档的宽容度,但是考虑到高ISO条件下的宽容度缩减,还能有约近3档的宽容度提升。
副作用也不是没有,例如相比基础的ISO100,这样拍摄的“合成画面”噪点会略多,但可以接受;而因为混合了奇偶行,在纵向上的分辨率会缩减 —— 这对于拍摄动态画面的视频应用来说,不算太大问题。
这一应用被写成了ML的实例模块,并且受到了不少视频拍摄用户的欢迎。
a1ex也将此作为论文发表,并且在传感器天然差距的基础上,表示5D3由此可以提供差不多当时巅峰机型,尼康D800的宽容度水平。
这一“民间高手”的发现撬动了厂商,造成了接下来的研发和市场变化。
Dual Native ISO 与摄像机
这一名称来自于松下公司,可能称作「双原生ISO」。和本文说的Dual Pixel构造相比,它更像前述Dual ISO的想法,
但在实现上又应用了这一理念。
一枚像素下由两组电路 Analog Circuit 执行不同的ISO运算放大。
松下公司将其投放到自己的 Vari-Cam 机型上,作为准专业到专业的应用,将夜间/弱光拍摄提升到新的可用性。
有多台Varicam(及衍生)机型应用了这一功能
- VariCam 35 (2014)
- VariCam LT (2016)
- VariCam Pure (2016)
- AU EVA1 (2017)
虽然消费级到准专业市场上,松下拔得头筹,但是这一技术在行业巨擘ARRI那里倒是有了很长时间的应用,而这一技术也在随后普及到了其他厂牌上出现,
索尼的Venice,以及Blackmagic的 Pocket Cinema Camera 4K/6K均有应用。
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一般简称BMPCC 这款是6K机型,就体积而言,已经和Pocket没啥关系了 |
业界通常用一个较为中性的(没被注册商标) Dual Base ISO 称呼。
而采用了这类设计的图像传感器,可能称作 Dual Gain ,也就是ARRI称呼的那样。
松下公司虽然将其作为镇宅之宝,不过也乐于在渐渐普及的市场中推广。
在M43的当家王牌 GH5S 上即配置了该功能,成为许多小工作室的选择;
而2019年伴随自己S系全画幅机型上市,也在面向视频的 S1H机型 上启用,并一举拿下了Netflix的设备认证。
松下S1H,作为相机,是首次装配了小风扇。 |
特别神奇的是,适马的FP相机也具备了类似的双原生ISO设计,其称作 Dual Base ISO。
关键在于,它发布时并未宣称,而是在2020-06的2.0固件里解禁。
Sigma FP本身特别紧凑,但也面向各类应用提供了扩展能力 |
Sigma FP,据推测,可能使用了来自索尼半导体的 IMX410CQK,这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另一方面,2020年,佳能推出了自己 EOS Movie 下的新款,C300 MarkIII。
佳能将其使用的这片S35规格传感器,称作 DGO ,Dual Gain Output 双增益输出,或者双增益成像;
佳能声称,C300 III 可以实现16档动态范围。
- CANON EOS C300 MARK III - Canon UK
- 佳能发布数字电影摄影机新品EOS C300 Mark III 支持4K/120P记录,并搭载新DGO(双增益成像)影像传感器 - 佳能 中国
当然,也与 Dual Pixel CMOS AF兼容。
绕了一圈,似乎又回来了。
这些准专业或消费级机器使用了Dual Native ISO (或许不是这个名字)
机型整理我专门做了一篇双原生ISO应用相机
摄像机 | 推出时间 幅面/卡口 |
---|---|
VariCam 35 | 2014 |
S35 PL | |
VariCam LT | 2016 |
S35 EF / PL | |
VariCam Pure | 2016 |
S35spec PL | |
AU EVA1 | 2017 |
S35spec EF | |
Lumix GH5S | 2018 |
4/3 MFT | |
Lumix S1H | 2019 |
135 L | |
VENICE | 2018 |
135spec PL / SONY E | |
PXW-FX9 | 2019 |
135 SONY E | |
BMPCC 4K | 2018 |
4/3 MFT | |
BMPCC 6K | 2019 |
S35spec EF | |
Z CAM E2-F8 | 2019 |
135 EF/PL等 | |
SIGMA FP | 2019 2020(固件) |
135 L |
除了标称使用的,有猜测 (来自Andy Trace),松下S1也事实上配置了 Dual Native ISO,其档位约在ISO数值4000时,出现了噪声降低。
[2020-08-07 更新]
* 解锁了vlog固件的松下 S1(就是系列里最便宜的那台),事实上也表现出双原生ISO的特性,在由3200档位至4000档位时,噪声显著降低。
* 与本文同一天发布的 索尼A7S III,虽然没有提及,但是根据一些测试表明,在ISO由12800提升至16000时,噪点水平显著降低,这是这类 Dual Base ISO 技术的特征;
猜测索尼在S3上实装了该功能,可能等待后续固件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个体拍摄,或小型工作室而言,
在室外场景进行布光往往不太现实,而这一功能使得高感可用、弱光可拍,对于创作自由度帮助很大。
这一方面,倒是可能比行业巨擘ARRI的设备,对用户群的意义更大。
至于关系,原本是单一像素下两组DAC,
但对于现在图像传感器厂商推出的Dual Pixel结构,乃至Quad Pixel结构来说,是更容易的选择。
毕竟,你要的是一个像素下双组DAC,
结果上游供货商直接给你塞了俩完整像素,这不是更大碗么~
Quad Pixel
Quad Pixel,也叫做Quad Bayer,或者 Tetracell ;(Quad,或者Tetra-,都是表示“4”的前缀)
简单来说,DP的两枚子像素,现在变成了2x2的4枚。
首先应用的反而是面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图像传感器。
索尼和三星首当其冲。
索尼将这一构造称作 2x2 On-Chip Lens Solution,或称 2x2 OCL。
共用透镜的分离像素 |
索尼半导体不少传感器都应用了Quad Bayer,例如IMX294、IMX299、IMX482、IMX586intro、IMX521。
其中,IMX299CJK应用在了松下的GH5S上,倒是很好解释了其上的双原生ISO实现;
而IMX521CQR,则是一块135画幅的15MP传感器,有猜测是基于A7R4同款改型。
索尼的 Quad Bayer 构造,最早应该是见于2018年3月;
三星则更早一些,在2017年10月,宣布了称作 Tetracell 的技术。
三星在108MP 的HM1传感器上给出的说明 |
从之后披露的解释来看,三星这一传感器构造,可能先期在工业级图像传感器上使用。
而在消费级上的应用则具备灵活性,例如在弱光条件下,在传感器层面进行像素合并,以4像素组块 (Tetracell),或者是9像素组块 (Nonacell)。
他们示意图里色区变换,一开始有一些费解,其实在忽略边缘后,中间的4格移位即是传统Bayer架构。
索尼半导体2x2ocl说明 |
此外,同样进行图像传感器生产的 OmniVision,在2019年6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首发产品为OV48B,不过就没有什么华丽的名称,仅以 4-cell color filter array 称呼。
佳能自己,作为 Dual Pixel 先锋,也在2015年传出了关于Hexa结构 —— 使用4x4的16区块构建像素的设计。
小结
Dual Pixel ,或者说多像素技术(包括演变的Quad Pixel),有这些特征:
对焦 | 其他 |
---|---|
|
|
佳能的潜力
可能不太严谨,但是大约在2010~2012,大家开始感受到,佳能的图像传感器,在诸如宽容度指标等方面,被索尼半导体拉开了相当的差距。当时市面上流行的APS-C,佳能的18MP传感器,首发于7D (2009),以及索尼的IMX071系;还有诸如D7100上的东芝传感器。佳能力有不逮。
在专利方面已经形成压制势态的情况下,佳能的Dual Pixel结构,在当时多少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结果算是不错,对焦方面的优点补足了其他表现。反而是未能在无反系统上布局,棋差一招。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想象力,5D3 (2016)上姗姗来迟的DPR,RAW文件的调节功能乏善可陈;
反而是第三方的fastrawviewer团队,提出了1Ev提升的应用。
实话实说,1Ev 的扩展多少有些乏力,佳能要是有心,大约+3Ev起是可以做到的;
2020年的C300 III 以及C70上,都实现了16档,
佳能称之为 DGO,Dual Gain Output,
虽然官方说明里没有提及藉由Dual Pixel结构实现的双输出,但推测与 Dual Pixel 架构的复用有关。
到了R5上,似乎并不想普及这一可能性,多少有些牙膏厂本色 —— 也不好说,结构有了,处理能力也有显著提升,也许真的就是一版神奇固件的事。
同一时期,2022年的松下GH6上,实装DGO,是否会在未来让佳能下定决心,推进这一可能?
计算摄影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觉得手机上使用DP构造怪怪的。因为小尺寸传感器其实景深足够,真的会由于对焦速度而产生什么质的变化吗?
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因为物理限制,提升画质和可用性的手段,一直是计算摄影;这也使得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期(本文原发于2016年)。
首先,Google提出了HDR+,这是一种 按一下-拍好几张-合成-获得一张高质照片 的思路。
Google的HDR+,发展到2018年,一次拍摄10帧都是可能的。 |
对于一些传统上的缺陷,比如随机热噪声,多张叠加会消除随机性,而附带造成降噪效果;
但对于原本存在的不参与成像的固化相位点位置,其本质是一个“洞”且位置固定,多张叠加加剧了这种洞的效应。
相对灵活的Dual Pixel设计,因为也可以参与成像,而消弭了这种缺陷。
有网友就对为什么使用了(升级的)16MP传感器而画面质量下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次,佳能而言,对于 Dual Pixel RAW 的应用,
虽然一脚迈进了计算摄影的门槛,但似乎与算力限制有关,均留给了后制DPP处理。
Google则将自己 Pixel2 上的DP点,结合了机器学习,做到了深度识别。
虽然没有DP构造,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尝试处理,例如 focos 及 iPhone XR/SE上的尝试,但效果不佳。
https://blog.halide.cam/iphone-se-the-one-eyed-king-96713d65a3b1
Quad Pixel 与未来
各方面来看,Quad Pixel 在可能性上比 Dual Pixel 都更好,当然,工艺门槛暂且不提。比如,Dual Pixel 单对的相位点,其实相当于「一」字对焦点,而在诸如单反相机宣传上,早已经是「十」字对焦点,或者双「十」字对焦点(也有称「米」字对焦点)称霸了;
QP的 2x2 像素倒是可以实现这类的对焦需求。
索尼、三星等在手机应用的,如1/2.55等尺寸传感器上应用了Quad Pixel结构;索尼半导体在IMX521CQR上实践了135型号 —— 虽然没有看到量产相机。
最为期待的,可能反而是便携机种类。
例如理光GR系列,以现在 GR III 的设计而言,防抖和镜头设计几乎到头了,而伸缩式的镜头设计也似乎很难支持135规格(RX1、徕卡Q均为固定不可伸缩镜头);
百尺竿头,要再进一步,计算摄影无疑是一个选择,而 Quad Pixel 的结构大概是一拍即合……
只能等待APS-C规格的QP结构图像传感器了。
术语集
本文术语翻译可能在不同环境里翻译不同,此处列出:名称 |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
---|---|
Dual Pixel | 全像素双核 |
雙像素 | |
Dual Pixel RAW | 全像素双核RAW |
雙像素RAW | |
Dual Native ISO (松下) | 双原生ISOS1H |
雙原生ISOS1Htw | |
Dual Base ISOfp (适马等) デュアルベース ISOFPjp | 双原生感光度FPchn |
? |
之乎
原文名称为Dual Pixel 全像素双核乱弹,发表于 2016-09-01
2020年想着修订一下,重发表于 2020-07-28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