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卡口系统的十周年回顾纪念
索尼在2013年9月推出了A7机型,展开了其FE系统的画卷。 本文对FE系统的十年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目录 机型发展 初期 坚实发展 更全面的旗舰,更小巧的选择 FE机型列表 图像传感器 嵌入相位点 背照式 堆叠式 Quad Pixel Dual Gain 镜头群的建立 厂牌合作 G,以及G Master 分布式动力对焦分组 品控争议 技术引入、开放性 防抖路线 PMCA 开放的卡口? 其他厂商 转接风潮 法兰距 峰值对焦 自动对焦转接环 不可能成为可能 为其他系统使用E镜头 机型发展 装配135规格图像传感器的E卡口机型,首台应该是2012年的NEX-VG900机型, 从技术上宣告了135与E卡口的可能性,但不是以消费级及摄影为目的推出,且并未以FE系统命名,所以一般提及FE,依然是2013年9月的A7机型发布。 初期 在初期,也就是大约在2013~2015年, 形成了以A7三兄弟构成的稳定阵容。 具体是主打均衡使用的无印版,以R后缀的高像素版本,以及以S后缀的高灵敏度版本。 在三年内,索尼就完成了两代的A7三系列的更新,为后续机型打下了基础。 坚实发展 2016年,索尼没有推出任何FE机型,但为SLT系列,或者为A口,画下了一个句点。 即A99 II的推出,其采用了大概率与A7R2相同的图像传感器,这应该是当时索尼在135上最先进的制程规格。 在视频规格方面甚至高于A7R2。 如果要找一个标杆的话,2016年的G Master诞生可以说是足够地标性的分水岭。 虽然GM是用于镜头厂牌的标识,但是前后的机身在以对焦性能为代表的指标上,出现了明显不同。 2017年,索尼的FE机身出现了两种变化。 一个是A9机型的推出,意味着高速机型的试水,在A口时代索尼一直没有涉足这一领域…在A9的节点上,索尼大约感觉到了时机已经成熟。 SONY A9,采用了金标 在业界的高速机型,大概就是佳能的1DX系列,和尼康的Dx系列为代表; 此外,M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