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 Pixel 技术畅谈

因为连接不稳定,且章节调整中,阅读体验可能更像未整理的笔记

被称作Quad Pixel排布的图像传感器相关技术,这几年越来越多出现。
不仅是乐于制造噱头的智能手机市场,这类技术也更多浸入到相对大尺寸图像传感器的相机市场。

本文对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做一个回顾,之后加入一些个人的看法。

最后更新日期
2024-08-07


目录

  1. 诞生
    • Quad Pixel 之前的功能
    • Quad Pixel 结构与处理
  2. 厂商实践
    • 图像传感器制造商
    • 相机应用
  3. 讨论
    •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的相性
    • 思想实验
    • 外延可能性
  4. 参考与引用


诞生与说明


Quad Pixel,或称呼Quad Bayer、4Cell等,是一个相对共识的名称,在各个厂商,往往都会搞自己的一套命名。
其在2010s世代诞生,有着功能的催促,以及既有技术的借鉴共同推动。

Quad Pixel 之前的功能

相关的功能或工程实践,有这些与Quad Pixel排布相关:
  • Dual Pixel AF
  • HDR或称WDR
  • Dual ISO,或者说DGO
  • Dual Native ISO 双原生感光度

◆Dual Pixel
在2013年,佳能推出EOS 70D,其上配置了Dual Pixel的像素结构。
其实早在2012年的视频特化机型上,佳能就已经配置了这类构成的图像传感器,只是以70D为契机,之后以固件形式开启了支持。

佳能将其称作 Dual Pixel CMOS AF,即该构造的核心要务是想解决AF,即自动对焦相关的问题。
虽然富士胶片在2010即研制了图像传感器内嵌相位点技术,但表现的飞跃,反而发生在Nikon与Aptina合作在1inch传感器的实践。
佳能应该是感觉到了这一技术的前景,同时也意识到当时内嵌相位点的缺陷,即用作相位对焦的像素不参与成像,造成了实际的光线损失。

◆HDR
HDR概念由来已久,在90s作为电脑图像合成技术即进入学术讨论。
但是应用在摄影上……就我个人听说作为一种后制技术,大概在2007~2008达到一个热潮。

当时的摄影器材本身不提供该功能,而是以胶片摄影时期遗留的「包围曝光」技术为半自动实现,在数码暗房(电脑)上对包围的图像进行合成,并重新压印在照片(通常是8bit JPG,少见16bit TIFF)上,作为最终分享。
这种“压印”将高信息量塞进低位数格式中,伴随着信息的损失,这种调制过程专称 色调映射 (或 色调重映射)。

大概是2009年,以索尼为先锋的机型将HDR功能塞进了相机中,从拍摄到合成都在相机中进行处理。
这一契机应该是索尼Cybershot当时图像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使得可以处理这些高量信息。
为了表示这种进化,索尼将这一世代加上了X字母,如TX1、WX1及HX1作为一种半世代升级。

智能手机也赶上了这一新潮(可以当作卖点)的技术,
以Google Camera为例,其核心基础就是HDR+,成为许许多多后续技术的基石。
而HDR+又是以高通处理器对ZLS,Zero Lag Shutter 零延迟快门的支持作为地基进行开发。

◆Dual ISO
Dual ISO本来是在佳能的第三方固件,魔灯 Magic Lantern 上实现的功能,
通过牺牲一半的分辨率(奇偶行合并)来获得约3Ev的可用宽容度加成。

这一实践引起了学术上的重视,并且以新的方式来补充扩展了单张HDR的性能。

佳能自己也配置了称作DGO的功能,首先反哺到的是Cinema EOS产品线上。
即像素位置读取两种感光度而实现不同的曝光,将其合成以扩展可用宽容度。


◆Dual Native ISO
双原生感光度在2014年由松下介绍,并且潜移默化地在十年间迅速普及开。
借由在每像素位置下布设两道光电二极管而实现的,显著的感光度/噪声整体表现的提升,这一技术更加受到高阶视频机型的欢迎,而作为竞争力的一部分,也在一些消费机型中得以推广。

Quad Pixel 结构与处理

在形容排布方面,会特别使用Quad Bayer Structure来指称,
而在后段的计算处理方面,会以Quad Bayer Coding称呼。



Quad Pixel 结构,用较为便于理解的话,有两种方式解释:
  1. 将现有Bayer结构的单色像素单元继续细分,成为2x2的格子。
  2. 重新排布,形成2x2的同色大单元,整体保持如RGBG的原本规律。
在各个传感器厂商的实践中,2x2单元内通常共享同一微透镜。

上述两种描述中,前者注重于整体排布,后者则是接近传感器工艺,即相同像素制程下实现。

前面也提到过,这样的结构具备重新还原为RGBG高像素的能力,
但是这种数学上的变换可能被简略而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Quad Pixel 排布示意
Rn Rn Gn Gn Rn Rn Gn Gn
Rn Rn Gn Gn Rn Rn Gn Gn
Gn Gn Bn Bn Gn Gn Bn Bn
Gn Gn Bn Ba Ga Gn Bn Bn
Rn Rn Gn Ga Ra Rn Gn Gn
Rn Rn Gn Gb Rb Rn Gn Gn
Gn Gn Bn Bb Gb Gn Bn Bn
Gn Gn Bn Bn Gn Gn Bn Bn

这种模式的切换,会损失最边缘一圈的像素点;
不过对于现在千万像素规模来说,并不算大的量级,对于视角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经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其与富士在2000~2010世代热衷的Super CCD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我要先完成关于富士胶片自己的传感器尝试的文章的原因

但是从工程实践来说,富士胶片自己也称作的蜂巢式设计,几乎要求要有代工厂为其保留一套近乎特制的产线和设计流程。
新世代的Quad


厂商实践与应用


分作两个部分,即图像传感器生产厂商,以及应用的相机厂商。
可能会有一些重叠,比如“索尼”,分作索尼半导体,以及以相机制造闻名的SONY alpha。

图像传感器制造商

索尼应该是存在两种技术路线
较新的称作2×2 OCL , OCL代表On-Chip Lens,片上透镜。



三星将这类型称作Tetracell,Tetra-前缀,就是4的古称。
之后三星尝试了9像素一组的排布,称作Nonacell;
我个人认为其可以作为一种关于Quad的衍生尝试,但是数学或者说排布上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还原方案。

三星半导体在2017年关于Tetracell的描述:
Tetracell improves performance in low-light situations by merging four neighboring pixels to work as one to increase light sensitivity.
In bright environments, Tetracell uses a re-mosaic algorithm to produce full resolution images.




三星半导体提供的说明
最右为九合一的Nonacell,
中间为Tetracell

不过技术上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即初代Tetracell也没有实现相位点复用成像,
直到2020年GN1的诞生,将这两项同时实现,也就是说Tetracell的完全体。


豪威 Omnivision 使用4-Cell的名称。
在2021年,他们将参与全范围成像的技术称作QPD。



技术或实践首发款式
规格备注
索尼半导体 SSS

20

2x2 OCL20

三星 Samsung
Tetracell2017-10
ISOCELL Slim 2X7

24MP
Nonacell2020-02
ISOCELL Bright HM1
1/1.33"
108MP
Tetracell
(复用相位点成像)
2020-05
ISOCELL GN1
1/
豪威 Omnivision

20

QPD2021-02-16
OV50A
1/1.5"
50MP
索尼半导体有一个关于全像素对焦的技术讨论
All-pixel Auto Focus (AF) Technology

相机应用

在相机整机侧的大类里,最先买单的恐怕是智能手机。
从商务角度很好理解,像素直接变成之前产品的四倍,例如12MP变48MP(或47或50MP),16MP产品变64MP,早年像素大战的伎俩依然好用。

高阶一些的相机方面反而放缓许多。

这里要提及Quad Pixel实践的些微差别,大概有两类:
  • 全功能解锁,高像素与合并像素可选
  • 强制四合一
智能手机通常会选用前者,而高阶相机,到2024年4月,应用该类型的依然还限制在后者。

较为人知的两款应用了Quad Pixel的相机,
一款是来自松下的Lumix GH5s,
一款是索尼的A7S3,以及以S3同世代衍生出的FX3、ZV-E1等机型。
他们都在视频应用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

之前在双原生感光度的文章里提过,
GH5S配置的是,高可信来自索尼半导体 Sony Semicon 的IMX299传感器(或IMX294)
IMX299非常特立独行地列在4/3 11MP的规格栏目

而A7S3的传感器显微图片显示,其应该也是48MP规格。

A7S3传感器显微图片

GH5s和A7S3,都是消费级相机中,注重于视频性能的机型;
在全能型的机型中,因为通常要追求高像素,所以不会将传感器改作Quad方式排布。

较少讨论的是在2022年诞生的,来自OMDS的OM-1,M43可换镜头机型。
从外部参数看,是20MP的堆叠式传感器,高度可信来自于索尼半导体制造,IMX472。
在一些渠道可以知道其实际配置了8千万规模的光电二极管。
从索尼半导体官方PDF描述中得知
Each pixel readout method deployment for the specific mode
⑴Normal
⑵Phase difference
⑶Single pixel
⑷HDR
OM-1虽然配置了Quad Pixel,但更多用于在4合1下的性能表现提升,而不是追求高像素。


讨论



许多疑问与迷思, 比如说,4像素片上合并,带来的效果,与4像素独立输出,再经由Resize重置尺寸方式获得图像,有怎样的差异。当然,这其中也涉及Resize的方式,但应该可以获得一个关于Resize的品质云,即大体的品质都在云的范畴内。

但目前来说(指2024-04),还没有在M43或以上的相机产品里见到Quad Bayer的实例,所以也暂时缺乏在既定高规格镜头要素下的比较条件。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的相性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相比,Quad Pixel核心是重新排布Bayer阵列方式,并且以两种方式进行工作。
在这一点上来说,其可以与不少现行或未来的传感器技术相互叠加,
例如背照式、堆叠式等技术共存。

只有当色彩阵列这一构型不存在时,
还有就是已经对排布进行了重构等状态,才无法实现,如:
  • Monochrome 黑白类传感器
  • X3垂直型色彩传感器
  • 富士胶片 X-Trans 布型

思想试验,Pixel Shift

Pixel Shift,像素位移,在当前的形势下,基本就是带有机身防抖的机型,对该功能进行复用。
利用原来像素间位置重新曝光,将其插入到既有图像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 属于对于镜头子系统光学分辨率的再利用,空间上复用图像传感器。

可以参考之前对于像素位移的讨论文章。

像素位移与Quad Pixel有些地方很像,即4倍率利用像素,但从原理上并不相关。
但不妨设想一下,我们在一个支持的机身上,特定镜头下,可以获得4个结果:
  1. 原初-片上合并像素
  2. 原初-分立像素
  3. 全像素位移-合并像素
  4. 全像素位移-分立像素
假设我们利用的是一块12/47MP的图像传感器,为常见的4倍像素位移,
那么得到的结果,1对应12MP,2、3都为47MP,而方案4可以获得188MP。

假定测试用的镜头子系统分辨率是足够像场范围的188MP,那么对比这些结果大概会很有趣。

外延可能性

是否可以在2×2以外造成更大的规模改进?
其实前续已经提及过,即三星半导体的实践。
三星认为是可以,正如他们的命名,也是套用了前缀Nona-而创生的Nonacell。

参考与引用



有一些作为扩展阅读也很有益

DP Review
厂商介绍




之乎
2024-04-30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太鼓之達人 合奏咚咚咚!》PS4版曲目列表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NG+新装备数值

Nier:Automata 尼尔机械纪元 武器升级素材、性能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