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 Pixel 技术畅谈
因为连接不稳定,且章节调整中,阅读体验可能更像未整理的笔记
被称作Quad Pixel排布的图像传感器相关技术,这几年越来越多出现。
不仅是乐于制造噱头的智能手机市场,这类技术也更多浸入到相对大尺寸图像传感器的相机市场。
本文对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做一个回顾,之后加入一些个人的看法。
最后更新日期
2024-10-17
Quad Pixel,或称呼Quad Bayer、4Cell等,是一个相对共识的名称,在各个厂商,往往都会搞自己的一套命名。
其在2010s世代诞生,有着功能的催促,以及既有技术的借鉴共同推动。
◆Dual Pixel
在2013年,佳能推出EOS 70D,其上配置了Dual Pixel的像素结构。
其实早在2012年的视频特化机型上,佳能就已经配置了这类构成的图像传感器,只是以70D为契机,之后以固件形式开启了支持。
佳能将其称作 Dual Pixel CMOS AF,即该构造的核心要务是想解决AF,即自动对焦相关的问题。
虽然富士胶片在2010即研制了图像传感器内嵌相位点技术,但表现的飞跃,反而发生在Nikon与Aptina合作在1inch传感器的实践。
佳能应该是感觉到了这一技术的前景,同时也意识到当时内嵌相位点的缺陷,即用作相位对焦的像素不参与成像,造成了实际的光线损失。
◆HDR
HDR概念由来已久,在90s作为电脑图像合成技术即进入学术讨论。
但是应用在摄影上……就我个人听说作为一种后制技术,大概在2007~2008达到一个热潮。
当时的摄影器材本身不提供该功能,而是以胶片摄影时期遗留的「包围曝光」技术为半自动实现,在数码暗房(电脑)上对包围的图像进行合成,并重新压印在照片(通常是8bit JPG,少见16bit TIFF)上,作为最终分享。
这种“压印”将高信息量塞进低位数格式中,伴随着信息的损失,这种调制过程专称 色调映射 (或 色调重映射)。
大概是2009年,以索尼为先锋的机型将HDR功能塞进了相机中,从拍摄到合成都在相机中进行处理。
这一契机应该是索尼Cybershot当时图像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使得可以处理这些高量信息。
为了表示这种进化,索尼将这一世代加上了X字母,如TX1、WX1及HX1作为一种半世代升级。
智能手机也赶上了这一新潮(可以当作卖点)的技术,
以Google Camera为例,其核心基础就是HDR+,成为许许多多后续技术的基石。
而HDR+又是以高通处理器对ZLS,Zero Lag Shutter 零延迟快门的支持作为地基进行开发。
◆Dual ISO
Dual ISO本来是在佳能的第三方固件,魔灯 Magic Lantern 上实现的功能,
通过牺牲一半的分辨率(奇偶行合并)来获得约3Ev的可用宽容度加成。
这一实践引起了学术上的重视,并且以新的方式来补充扩展了单张HDR的性能。
佳能自己也配置了称作DGO的功能,首先反哺到的是Cinema EOS产品线上。
即像素位置读取两种感光度而实现不同的曝光,将其合成以扩展可用宽容度。
◆Dual Native ISO
借由在每像素位置下布设两道光电二极管而实现的,显著的感光度/噪声整体表现的提升,这一技术更加受到高阶视频机型的欢迎,而作为竞争力的一部分,也在一些消费机型中得以推广。
而在后段的计算处理方面,会以Quad Bayer Coding称呼。
Quad Pixel 结构,用较为便于理解的话,有两种方式解释:
上述两种描述中,前者注重于整体排布,后者则是接近传感器工艺,即相同像素制程下实现。
前面也提到过,这样的结构具备重新还原为RGBG高像素的能力,
但是这种数学上的变换可能被简略而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这种模式的切换,会损失最边缘一圈的像素点;
不过对于现在千万像素规模来说,并不算大的量级,对于视角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经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其与富士在2000~2010世代热衷的Super CCD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我要先完成关于富士胶片自己的传感器尝试的文章的原因
但是从工程实践来说,富士胶片自己也称作的蜂巢式设计,几乎要求要有代工厂为其保留一套近乎特制的产线和设计流程。
新世代的Quad
分作两个部分,即图像传感器生产厂商,以及应用的相机厂商。
可能会有一些重叠,比如“索尼”,分作索尼半导体,以及以相机制造闻名的SONY alpha。
较新的称作2×2 OCL , OCL代表On-Chip Lens,片上透镜。
三星将这类型称作Tetracell,Tetra-前缀,就是4的古称。
之后三星尝试了9像素一组的排布,称作Nonacell;
我个人认为其可以作为一种关于Quad的衍生尝试,但是数学或者说排布上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还原方案。
三星半导体在2017年关于Tetracell的描述:
不过技术上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即初代Tetracell也没有实现相位点复用成像,
直到2020年GN1的诞生,将这两项同时实现,也就是说Tetracell的完全体。
豪威 Omnivision 使用4-Cell的名称。
在2021年,他们将参与全范围成像的技术称作QPD。
索尼半导体有一个关于全像素对焦的技术讨论
All-pixel Auto Focus (AF) Technology
从商务角度很好理解,像素直接变成之前产品的四倍,例如12MP变48MP(或47或50MP),16MP产品变64MP,早年像素大战的伎俩依然好用。
高阶一些的相机方面反而放缓许多。
这里要提及Quad Pixel实践的些微差别,大概有两类:
较为人知的两款应用了Quad Pixel的相机,
一款是来自松下的Lumix GH5s,
一款是索尼的A7S3,以及以S3同世代衍生出的FX3、ZV-E1等机型。
他们都在视频应用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
之前在双原生感光度的文章里提过,
GH5S配置的是,高可信来自索尼半导体 Sony Semicon 的IMX299传感器(或IMX294)
而A7S3的传感器显微图片显示,其应该也是48MP规格。
GH5s和A7S3,都是消费级相机中,注重于视频性能的机型;
在全能型的机型中,因为通常要追求高像素,所以不会将传感器改作Quad方式排布。
较少讨论的是在2022年诞生的,来自OMDS的OM-1,M43可换镜头机型。
从外部参数看,是20MP的堆叠式传感器,高度可信来自于索尼半导体制造,IMX472。
在一些渠道可以知道其实际配置了8千万规模的光电二极管。
从索尼半导体官方PDF描述中得知
许多疑问与迷思, 比如说,4像素片上合并,带来的效果,与4像素独立输出,再经由Resize重置尺寸方式获得图像,有怎样的差异。当然,这其中也涉及Resize的方式,但应该可以获得一个关于Resize的品质云,即大体的品质都在云的范畴内。
但目前来说(指2024-04),还没有在M43或以上的相机产品里见到Quad Bayer的实例,所以也暂时缺乏在既定高规格镜头要素下的比较条件。
在这一点上来说,其可以与不少现行或未来的传感器技术相互叠加,
例如背照式、堆叠式等技术共存。
只有当色彩阵列这一构型不存在时,
还有就是已经对排布进行了重构等状态,才无法实现,如:
利用原来像素间位置重新曝光,将其插入到既有图像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 属于对于镜头子系统光学分辨率的再利用,空间上复用图像传感器。
可以参考之前对于像素位移的讨论文章。
像素位移与Quad Pixel有些地方很像,即4倍率利用像素,但从原理上并不相关。
但不妨设想一下,我们在一个支持的机身上,特定镜头下,可以获得4个结果:
那么得到的结果,1对应12MP,2、3都为47MP,而方案4可以获得188MP。
假定测试用的镜头子系统分辨率是足够像场范围的188MP,那么对比这些结果大概会很有趣。
其实前续已经提及过,即三星半导体的实践。
三星认为是可以,正如他们的命名,也是套用了前缀Nona-而创生的Nonacell。
有一些作为扩展阅读也很有益
DP Review
之乎
2024-04-30
被称作Quad Pixel排布的图像传感器相关技术,这几年越来越多出现。
不仅是乐于制造噱头的智能手机市场,这类技术也更多浸入到相对大尺寸图像传感器的相机市场。
本文对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做一个回顾,之后加入一些个人的看法。
最后更新日期
2024-10-17
目录
- 诞生
- Quad Pixel 之前的功能
- Quad Pixel 结构与处理
- 厂商实践
- 图像传感器制造商
- 相机应用
- 讨论
-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的相性
- 思想实验
- 外延可能性
- 参考与引用
诞生与说明
Quad Pixel,或称呼Quad Bayer、4Cell等,是一个相对共识的名称,在各个厂商,往往都会搞自己的一套命名。
其在2010s世代诞生,有着功能的催促,以及既有技术的借鉴共同推动。
Quad Pixel 之前的功能
相关的功能或工程实践,有这些与Quad Pixel排布相关:- Dual Pixel AF
- HDR或称WDR
- Dual ISO,或者说DGO
- Dual Native ISO 双原生感光度
◆Dual Pixel
在2013年,佳能推出EOS 70D,其上配置了Dual Pixel的像素结构。
其实早在2012年的视频特化机型上,佳能就已经配置了这类构成的图像传感器,只是以70D为契机,之后以固件形式开启了支持。
佳能将其称作 Dual Pixel CMOS AF,即该构造的核心要务是想解决AF,即自动对焦相关的问题。
虽然富士胶片在2010即研制了图像传感器内嵌相位点技术,但表现的飞跃,反而发生在Nikon与Aptina合作在1inch传感器的实践。
佳能应该是感觉到了这一技术的前景,同时也意识到当时内嵌相位点的缺陷,即用作相位对焦的像素不参与成像,造成了实际的光线损失。
◆HDR
HDR概念由来已久,在90s作为电脑图像合成技术即进入学术讨论。
但是应用在摄影上……就我个人听说作为一种后制技术,大概在2007~2008达到一个热潮。
当时的摄影器材本身不提供该功能,而是以胶片摄影时期遗留的「包围曝光」技术为半自动实现,在数码暗房(电脑)上对包围的图像进行合成,并重新压印在照片(通常是8bit JPG,少见16bit TIFF)上,作为最终分享。
这种“压印”将高信息量塞进低位数格式中,伴随着信息的损失,这种调制过程专称 色调映射 (或 色调重映射)。
大概是2009年,以索尼为先锋的机型将HDR功能塞进了相机中,从拍摄到合成都在相机中进行处理。
这一契机应该是索尼Cybershot当时图像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使得可以处理这些高量信息。
为了表示这种进化,索尼将这一世代加上了X字母,如TX1、WX1及HX1作为一种半世代升级。
智能手机也赶上了这一新潮(可以当作卖点)的技术,
以Google Camera为例,其核心基础就是HDR+,成为许许多多后续技术的基石。
而HDR+又是以高通处理器对ZLS,Zero Lag Shutter 零延迟快门的支持作为地基进行开发。
◆Dual ISO
Dual ISO本来是在佳能的第三方固件,魔灯 Magic Lantern 上实现的功能,
通过牺牲一半的分辨率(奇偶行合并)来获得约3Ev的可用宽容度加成。
这一实践引起了学术上的重视,并且以新的方式来补充扩展了单张HDR的性能。
佳能自己也配置了称作DGO的功能,首先反哺到的是Cinema EOS产品线上。
即像素位置读取两种感光度而实现不同的曝光,将其合成以扩展可用宽容度。
◆Dual Native ISO
- 可参见应用双原生ISO的相机一文
借由在每像素位置下布设两道光电二极管而实现的,显著的感光度/噪声整体表现的提升,这一技术更加受到高阶视频机型的欢迎,而作为竞争力的一部分,也在一些消费机型中得以推广。
Quad Pixel 结构与处理
在形容排布方面,会特别使用Quad Bayer Structure来指称,而在后段的计算处理方面,会以Quad Bayer Coding称呼。
Quad Pixel 结构,用较为便于理解的话,有两种方式解释:
- 将现有Bayer结构的单色像素单元继续细分,成为2x2的格子。
- 重新排布,形成2x2的同色大单元,整体保持如RGBG的原本规律。
上述两种描述中,前者注重于整体排布,后者则是接近传感器工艺,即相同像素制程下实现。
前面也提到过,这样的结构具备重新还原为RGBG高像素的能力,
但是这种数学上的变换可能被简略而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Quad Pixel 排布示意 | |||||||
Rn | Rn | Gn | Gn | Rn | Rn | Gn | Gn |
Rn | Rn | Gn | Gn | Rn | Rn | Gn | Gn |
Gn | Gn | Bn | Bn | Gn | Gn | Bn | Bn |
Gn | Gn | Bn | Ba | Ga | Gn | Bn | Bn |
Rn | Rn | Gn | Ga | Ra | Rn | Gn | Gn |
Rn | Rn | Gn | Gb | Rb | Rn | Gn | Gn |
Gn | Gn | Bn | Bb | Gb | Gn | Bn | Bn |
Gn | Gn | Bn | Bn | Gn | Gn | Bn | Bn |
这种模式的切换,会损失最边缘一圈的像素点;
不过对于现在千万像素规模来说,并不算大的量级,对于视角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经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其与富士在2000~2010世代热衷的Super CCD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我要先完成关于富士胶片自己的传感器尝试的文章的原因
但是从工程实践来说,富士胶片自己也称作的蜂巢式设计,几乎要求要有代工厂为其保留一套近乎特制的产线和设计流程。
新世代的Quad
厂商实践与应用
分作两个部分,即图像传感器生产厂商,以及应用的相机厂商。
可能会有一些重叠,比如“索尼”,分作索尼半导体,以及以相机制造闻名的SONY alpha。
图像传感器制造商
索尼应该是存在两种技术路线较新的称作2×2 OCL , OCL代表On-Chip Lens,片上透镜。
三星将这类型称作Tetracell,Tetra-前缀,就是4的古称。
之后三星尝试了9像素一组的排布,称作Nonacell;
我个人认为其可以作为一种关于Quad的衍生尝试,但是数学或者说排布上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还原方案。
三星半导体在2017年关于Tetracell的描述:
Tetracell improves performance in low-light situations by merging four neighboring pixels to work as one to increase light sensitivity.
In bright environments, Tetracell uses a re-mosaic algorithm to produce full resolution images.
三星半导体提供的说明 最右为九合一的Nonacell, 中间为Tetracell |
不过技术上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即初代Tetracell也没有实现相位点复用成像,
直到2020年GN1的诞生,将这两项同时实现,也就是说Tetracell的完全体。
豪威 Omnivision 使用4-Cell的名称。
在2021年,他们将参与全范围成像的技术称作QPD。
技术或实践 | 首发款式 规格备注 |
---|---|
索尼半导体 SSS | |
20 | |
2x2 OCL | 20 |
三星 Samsung | |
Tetracell | 2017-10 |
ISOCELL Slim 2X7 24MP | |
Nonacell | 2020-02 |
ISOCELL Bright HM1 1/1.33" 108MP | |
Tetracell (复用相位点成像) | 2020-05 |
ISOCELL GN1 1/ | |
豪威 Omnivision | |
20 | |
QPD | 2021-02-16 |
OV50A 1/1.5" 50MP |
All-pixel Auto Focus (AF) Technology
相机应用
在相机整机侧的大类里,最先买单的恐怕是智能手机。从商务角度很好理解,像素直接变成之前产品的四倍,例如12MP变48MP(或47或50MP),16MP产品变64MP,早年像素大战的伎俩依然好用。
高阶一些的相机方面反而放缓许多。
这里要提及Quad Pixel实践的些微差别,大概有两类:
- 全功能解锁,高像素与合并像素可选
- 强制四合一
较为人知的两款应用了Quad Pixel的相机,
一款是来自松下的Lumix GH5s,
一款是索尼的A7S3,以及以S3同世代衍生出的FX3、ZV-E1等机型。
他们都在视频应用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
之前在双原生感光度的文章里提过,
GH5S配置的是,高可信来自索尼半导体 Sony Semicon 的IMX299传感器(或IMX294)
- Techinsights confirms the GH5S uses a Sony sensor - Tech Insights,付费墙
- IMX299CJK in GH5S Back-Illuminated or Front-Illuminated - DPreview讨论
- IMX294CJK - sony-semicon.co.jp
- IMX299CJK - sony-semicon.co.jp
IMX299非常特立独行地列在4/3 11MP的规格栏目 |
而A7S3的传感器显微图片显示,其应该也是48MP规格。
A7S3传感器显微图片 |
GH5s和A7S3,都是消费级相机中,注重于视频性能的机型;
在全能型的机型中,因为通常要追求高像素,所以不会将传感器改作Quad方式排布。
较少讨论的是在2022年诞生的,来自OMDS的OM-1,M43可换镜头机型。
从外部参数看,是20MP的堆叠式传感器,高度可信来自于索尼半导体制造,IMX472。
在一些渠道可以知道其实际配置了8千万规模的光电二极管。
从索尼半导体官方PDF描述中得知
Each pixel readout method deployment for the specific modeOM-1虽然配置了Quad Pixel,但更多用于在4合1下的性能表现提升,而不是追求高像素。
⑴Normal
⑵Phase difference
⑶Single pixel
⑷HDR
Quad Pixel实践分类 | |
强制4合1机型 | 灵活变更机型 |
---|---|
Quad Pixel | |
GH5s A7S3 OM-1 |
讨论
许多疑问与迷思, 比如说,4像素片上合并,带来的效果,与4像素独立输出,再经由Resize重置尺寸方式获得图像,有怎样的差异。当然,这其中也涉及Resize的方式,但应该可以获得一个关于Resize的品质云,即大体的品质都在云的范畴内。
但目前来说(指2024-04),还没有在M43或以上的相机产品里见到Quad Bayer的实例,所以也暂时缺乏在既定高规格镜头要素下的比较条件。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的相性
与其他传感器技术相比,Quad Pixel核心是重新排布Bayer阵列方式,并且以两种方式进行工作。在这一点上来说,其可以与不少现行或未来的传感器技术相互叠加,
例如背照式、堆叠式等技术共存。
只有当色彩阵列这一构型不存在时,
还有就是已经对排布进行了重构等状态,才无法实现,如:
- Monochrome 黑白类传感器
- X3垂直型色彩传感器
- 富士胶片 X-Trans 布型
思想试验,Pixel Shift
Pixel Shift,像素位移,在当前的形势下,基本就是带有机身防抖的机型,对该功能进行复用。利用原来像素间位置重新曝光,将其插入到既有图像中,从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 属于对于镜头子系统光学分辨率的再利用,空间上复用图像传感器。
可以参考之前对于像素位移的讨论文章。
像素位移与Quad Pixel有些地方很像,即4倍率利用像素,但从原理上并不相关。
但不妨设想一下,我们在一个支持的机身上,特定镜头下,可以获得4个结果:
- 原初-片上合并像素
- 原初-分立像素
- 全像素位移-合并像素
- 全像素位移-分立像素
那么得到的结果,1对应12MP,2、3都为47MP,而方案4可以获得188MP。
假定测试用的镜头子系统分辨率是足够像场范围的188MP,那么对比这些结果大概会很有趣。
外延可能性
是否可以在2×2以外造成更大的规模改进?其实前续已经提及过,即三星半导体的实践。
三星认为是可以,正如他们的命名,也是套用了前缀Nona-而创生的Nonacell。
参考与引用
有一些作为扩展阅读也很有益
DP Review
厂商介绍
- Quad Bayer Coding 索尼半导体 SSS
https://www.sony-semicon.com/en/technology/mobile/quad-bayer-coding.html - Evolution of Pixel Technology in CMOS Image Sensor [2020-01-29] SK Hynix
https://news.skhynix.com/evolution-of-pixel-technology-in-cmos-image-sensor/
之乎
2024-04-3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