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电子取景器EVF

电子取景器 EVF,Electronic ViewFinder 是一类将画面的数字型号进行呈现的设备,在数码相机上是一种非必要的设备。

出于小型化或成本的需求,一些数码相机舍弃了内置电子取景器,
而为了保留扩展性而留出了外置式EVF的装配空间。

本文对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配套EVF进行一个梳理。
装配了外置取景器的E-PL8


最后更新日期
2023-05-14

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配置的EVF的规格,可以参见之前
EVF电子取景器概述

目录

  1. 概述 [跳转]
  2. 厂商实现 [跳转]
    • 理光 Ricoh
    • 松下 Panasonic Lumix
    • 奥林巴斯 Olympus
    • 索尼 SONY
    • 徕卡 Leica
    • 三星 Samsung
    • 尼康 Nikon
    • 佳能 Canon
    • 富士胶片 Fujifilm
    • 适马 Sigma
  3. 展望与杂谈


概述 Intro


可拆卸式EVF是一类附件产品,通常配合特定机型安装上,可以实现与机身的通信,将画面于EVF内呈现。 这类产品在早期,约2008世代,认为有着高附加值,可选性强;
但随着整体成本下降,这一点很少提及。

技术上,要实现传感器上图像到EVF的数据传输,硬性链路有三种实现:
  1. 在靴式结构附近的集约式平行化接口
  2. 在靴式结构附近的散列式金手指接口
  3. 偏于通用的,机身视频信号输出接口
对于第一类集约式应用,一般认为其是一种独立于热靴的单独接口。
作为代表,奥林巴斯采用的AP接口、松下Lumix相机及三星NX系列的接口都是这一类型。

2016年机型,E-PL8上的AP2接口
具备该接口的最后机型



第二类接口的代表大约是索尼的MI热靴 Multi Interface Shoe、佳能的多功能热靴,
在靴的内部前方设置了密集的金手指触点。

自己NEX-6机身上的MI热靴,
全称为 Multi Interface Shoe
图片已在维基媒体



在2015~2018时期,伴随各个厂商自己的无反阵容逐渐稳固,且消费者有共识下,
可拆卸式EVF的研发逐渐沉寂,少有新款式推出。


厂商实现 Product


相机应用EVF的技术基础,在于其图像传感器上实现实时取景 Live View,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卡西欧公司的QV-10相机。
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实现长时间可用Live View的,则是奥林巴斯Olympus的E-330;
E-330添设了一组专门用于LV的副传感器以实现该功能,稍迟于2008年登场的索尼alpha的300与350机型沿用了这一设计思路。

但这一时期的EVF发展并不良好,主要是如单反等机型还以OVF的光学取景器为主流设备,偶尔有LV需求也是以屏幕来实现。
固定镜头数码相机或者由于廉价定位或小型化需求,也对EVF功能并不感冒。

真正让EVF的需求提升的,还是在2008~2012年,各厂家纷纷推出自家无反相机Mirrorless系统的浪潮。
作为系统化的一环,提供一个自己生态下的EVF附件理所当然。

至目前,有推出的消费级EVF如下:

名称年份
规格
理光 Ricoh
VF-12007
20万点
VF-22009
92万点
松下 Panasonic Lumix
DMW-LVF12009
20万点
0.52
DMW-LVF22011
144万点
800×600
奥林巴斯 Olympus
VF-22009
144万点
800×600
18mm眼点
VF-32011
92万点
640×480
17.4mm眼点
VF-42013
236万点
1024×768
21mm眼点
索尼 SONY
FDA-EV12011
0.5英寸
236万点
1024×768DCWatch
FDA-EV1M
2012
236万点
1024×768
0.71x
徕卡 Leica
Visoflex EVF22013
144万点
800×600
Visoflex
Typ 020
18767
2014
236万点
1024×768
~0.7x
Visoflex 22022
368万点
1280×960
三星 Samsung
ED-EVF10
/EF-100F
2010
23万点
320x240
17mm
~0.83x
尼康 Nikon
DF-N10002014
236万点
1024×768
佳能 Canon
EVF-DC12014
236万点
1024×768
EVF-DC22017
236万点
1024×768
22mm
富士胶片 Fujifilm
EVF-GFX12016
368万点
1280×960
0.5英寸 23mm
0.85x/   0.67x
适马 Sigma
EVF-112014
368万点
1280×960
0.5英寸 21mm
0.83x

先说一说富士胶片的DS-330,这是富士在1998年发布的机型,其上搭配了一个可以翻折的取景器模组。

富士胶片DS-330
可以看到其使用类型III的连接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不过在PMA99上,DS-330叫价1849美元,显然不是一个可以推广的产品类型,富士后来也没有再单独出过这样的产品。

理光 Ricoh

理光在数码相机设计上其实有自己的理解,
其在2007年推出的Caplio GX100上伴随推出了EVF附件,称作VF-1。

VF-1以现在视角看,参数十分落后,仅有20万点。
但在整个可拆卸EVF设计历史上来说,还是颇有意义的,

由于图像以数字方式传输,不像光学系统有复杂的构造,
VF-1应该是(富士在1999以后)首次实现了俯仰翻折构造的EVF,
为后来这类产品提供了一个样板。

可向上翻折的设计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VF-1带有一个数据接口,与支持的机身适配。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其实现采用的是热靴后方的专门数据接口,
这样在EVF附件顺着靴式结构安装的时候,这一接口自动插入并锁紧,拆卸时则进行松脱。

GX100上内藏的EVF数据接口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GX100是一款很特异的机型,在2013年,DC Watch还推出了回顾文章:
「VF-1」也支持之后登场的后续机型「GX200」,

时间到了2009年,理光迈了一个大步子,
推出了模组化或称模块化的相机设计,系统称作「GXR」。
为了这个高端的系统,还特别推出了升级版的附件「VF-2」。

配置了A12 28模块的GXR,装配了遮光罩及EVF 「VF2」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GXR有着宏大的构想,但受限于技术实现,并没有成就大的表现,
反而是理光擅长的集约化的相机设计不突出,而市场上的反应也相对冷淡。

理光最后冷处理了GXR,而EVF的发展也告一段落。
但作为后话,伴随2013年的GR推出,其在这类相机设计上依然有优势,
在相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松下 Panasonic Lumix

松下在2008年10月交出了G1的答卷后,将消费级相机的EVF推进到144万点水平,
再接再厉,次年的「GF1」作为新一代无反相机设计,成为引爆市场的炸弹。

2009年9月,DMC-GF1登场,一起来的还有专用的EVF附件,称作「DMW-LVF1」。

GF1与配套的LVF1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其也带来了松下在数据接口方面的设计,与早前的理光产品类似,也是热靴后方的单独接口。

用于EVF的数据接口

这一接口设计,也在之后的GF2、GX1上出现。

初代LVF1,只有20万点的参数,相比松下自己的G1及GH1产品都是大大不足,受到用户诟病。
2011年,伴随新一代刚健的GX1登场,这一附件升级到LVF2型;最重要的分辨率参数终于提升到144万点水平,与同期的G3持平;虽然携带上需要多一个部件,但由于还可以有一个翻折的自由度,所以算是各有优劣。

GX1与LVF2,可以看到屈光度调节盘暗藏在下部。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除了可换镜头产品,松下Lumix这一时期在消费者中最知名的大概是高端便携的LX系列。
自LX3起都有不错的口碑,
在2010年推出的LX5上,便附带了和GF1上相同的数据接口;
发展到2012年,是LX7世代,则是和GX1上类似可支持LVF2的等级。

LX5与LVF1、右侧为LX7与LVF2,可以看到大了一圈。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2013年,伴随GX7设计诞生,平顶机附带EVF的样式成为无反新宠,
EVF接口设计让位于更加专用的便携设计,外置EVF也逐渐被雪藏。


奥林巴斯 Olympus

奥林巴斯和下一段的松下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Micro Four Third系统。
但2008年仅登场了一款Lumix G1机型,还是类单反造型,已内置EVF的实现。

平顶机+可拆卸EVF的设计,双方都是在次年的2009年推出。

首款登场E-P1 (2009-07)并没有实现这一需求,反而是年底紧急登场的E-P2 (2009-12)才配置了新的接口,与配套的附件。

E-P2背部,突兀的热靴下方,是多出来的AP接口

奥林巴斯对这一接口有一定计划,除了单纯的EVF实现外,还有冗余的供电与数据,期待可以以此作为系统未来竞争力的部分。
而且在新一代热靴辅助接口方面,奥林巴斯也没有与松下继续共享设计。

2009年推出的电子取景器产品称作「VF-2」,
至于编号1的「VF-1」,其实是与17mm F2.8镜头配套的光学取景器产品,等效35mm。
「VF-2」上手就有144万点分辨率,力压前辈理光及隔壁的松下,持平了当时无反机型的顶尖水平。
可能也因为这时的优异表现,也被一位来自欧洲的厂牌盯上,寻求未来合作。

在之后的2011年,「VF-3」登场,虽然名字很厉害,
反而是一款经济型产品,分辨率缩减到92万点的VGA分辨率。

在经历了2012年盛大的E-M5发布,2013年奥林巴斯推出了当时平顶机里的旗舰,E-P5;
为了配合E-P5的地位,推出了配套的「VF-4」,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到236万点,甚至高于之前E-M5的内置EVF。

DPreview用户khaw展示的他的用法,
在E-M5上装配VF-4。
原帖地址

推出了3款可拆卸EVF作品后,奥林巴斯可能也受困于其市场表现;
加上市场大趋势的集成化,之后也推出了内置EVF的PEN-F机型。

最后,正如在奥林巴斯相机的AP接口一文中所说,AP接口进入了没落,
也不再有新的EVF附件推出。

索尼 SONY

NEX系统在2010年登场,比三星的APS-C无反要晚几个月。
其为NEX打造了多功能,但非标准化的热靴。

但作为可拆卸附件的EVF,在次年的2011年才登场,伴随「NEX-5N」出现。
此时的上位机种「NEX-7」是首次在紧凑式平顶机型中实现EVF集成,
于是开发EVF的经验也顺手打造了支持附件「FDA-EV1S」。

装置EVF的NEX-5N,以及EV1S的样貌

个人猜测针对NEX系统的EVF并不好卖,
安装了这一附件的NEX并不便携,
有需求的用户很可能直接考虑NEX-7、NEX-6等上位机型。
后续的APS-C机型里,也是6x00系主打,无标准热靴的E卡机型反而发展乏力。

索尼在2005~2006年,伴随兼并了柯尼卡美能达 Konica Minolta 的相机事业部门,而获得了进入可换镜头市场的门票。
这一时期沿用了美能达自Minolta AF的二代开始使用的i-ISO热靴。

伴随着对这一热靴兼容性的抱怨,在2012年,更多出于面向未来的附件需求设计,索尼终于进行了改革,推出了MI热靴。

首次装配MI热靴的机型是NEX系统的NEX-6,前一年作为旗舰的NEX-7则成为了末代i-ISO机型。

索尼RX100 II机型,配置MI热靴,可以安装外置EVF

次年,2013年款的RX100 II,也来凑热闹,在紧凑型数码相机上装配了MI热靴。
之后市场反响似乎欠佳,后续的RX100作品也不再设置热靴……
另外一个原因是,RX100 III开始,好评的弹出式EVF设计登场,也成为这一系列的一大亮点。

除了RX100 II上的亮相,「FDA-EV1M」还在全画幅的RX1系列机身上有搭配。
不过在二代的RX1 Mark II上,配置了内置的EVF组件。

顺带一提,Multi Interface 其实是两部分,一个是顶部的多功能热靴,一个是机身侧面的Multi Interface接口,其以MicroUSB为载体,通过魔改增添了一些功能;
但伴随USB Type-C通用接口的崛起,在2020世代,新的索尼机型很少能看到这个接口了。

徕卡 Leica

徕卡在数码相机时代的发展,基本呈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局势,积极从各个兄弟厂商寻找可以合作的经验或解决方案。

比较知名的如与松下Lumix的共享设计而造就的双厂牌同机型。

在EVF的发展上,徕卡也是走了一些曲折的路。
首先看上的是奥林巴斯的AP接口,于是其也采用了这类设计。
其称作「Electronic Viso-Flex Viewfinder」




X Vario的机背,可以看到额外的数据接口




EVF2支持机型有:
  • M (Typ 240)
  • M-P (Typ 240)
  • M-E (Typ 240)
  • M Monochrom (Typ 246)
  • X2
  • X Vario (Typ 107)
  • X-E (Typ 102)

伴随之后的发展,徕卡采用了自己独立的新的多功能热靴接口。
2014年,Visoflex Typ 020登场。

在整个消费级EVF市场里,Visoflex Typ 020都是很特别的存在。
其不仅具有EVF的实现,还带上了GPS功能,可以为拍摄的照片附带上GPS的坐标信息,属于地理信息附加的玩法。

2014年,也是徕卡的电子取景可换镜头相机,Leica T (Typ 701) 登场的节点。
Visoflex Typ 020 成为了新系统护驾的良伴——至少根据徕卡描绘的剧本是这样的。

来自DPReview的体验文

从EVF上可以观察到,数据接口方面,从平行于热靴的独立接口,改变到了另一种模式,
即散列在热靴前部的触点位。


除了Leica T,也在之后的TL、TL2机身上出现这一新热靴;
甚至在2017年出现的手动对焦的M10系列机身上,也都保有对Visoflex Typ 020的支持。

M10的机背视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热靴前的触点
图片来自DPReview的体验文



作为一个历史上的知识点,或许是徕卡迷才比较熟悉,
Visoflex是一种徕卡的取景附件,或者说子系统的名称,
其在镜头到底片的空间里,加入了反光镜构造,使得取景可以在其上方的观景窗里显示。

接驳Visoflex使用的是专门设计的镜头,或再通过附件支持R卡口镜头,
也是徕卡癫狂岁月的一个代表附件了。

Leica Visoflex II


现如今如果看到有玩家在用Visoflex,通常也是很狂野的搭配。



伴随M11的推出,Visoflex Typ 020不再兼容。
由于徕卡放弃了如“Typ”的命名,新款称作「Visoflex 2」。

M11与「Visoflex 2」

从情况来说,应该是接口上保持了一致,但数据链路速率有提升。
于是出现需要M10系机身进行固件升级,才可以搭配Visoflex 2使用的情况,
且使用时会降低EVF中的显示分辨率。

拜Twitter之福,遇到了使用Visoflex2的推友,展示了取景器的触点结构:

不过Visoflex2取消了前者的GPS功能,也使得Typ 701成为唯一带GPS功能的外置EVF产品。

在M系机身上使用EVF是一种有一些奇妙的搭配,
非自动对焦的机身系统,数字成像,以及非常有数字味的EVF组件。


三星 Samsung

三星是最早推出APS-C规格无反的厂商,比索尼还早几个月。
其2010年NX100即带有热靴后部的专用接口,猜测可能参考了松下与奥林巴斯的设计而来。

NX100屏幕侧,可以看到热靴后方的接口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不过三星的可拆卸式EVF,「ED-EVF10」性能实在太差,在2010年仅提供23万点显示。

伴随其高阶自带EVF的NX机型的普及而没有新产品,
整个NX系列也在2015年停止更新。

尼康 Nikon

尼康在2011年以其 1 系列进入了无反相机领域。
其系列机型均装配由Aptina与尼康联合开发的1英寸图像传感器,并且其上配置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片上内嵌相位点,即可以依靠单图像传感器实现相位对焦。

其入门序列为J,而高端产品为V序列,本来V系自带EVF,
这一点在2014年,伴随 Nikon 1 V3 的推出而出现了变动。

1 V3 并不带有内置的EVF,而是以外置可拆卸式的形式提供。
外部EVF型号为「DF-N1000」。

1 V3与「DF-N1000」

「DF-N1000」提供了236万点分辨率,在当时同期EVF中属于翘楚,
应用的也是0.48英寸的“大规格”的LCD。

发售时还出现了一些品质问题,甚至造成了暂停发售和延期的情况;
V3为2014年4月17日发售,N1000则推迟到5月22日。

1 V3上采用的是类型2的散列金手指,但其实仔细观察,也很像类型1的接口,可以说有两种类型的特点。

靴内dock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这一多功能热靴当时也是承载了关于如GPS等的美好愿景,可惜1 V3之后就停歇了。
2017年,1 V3标注为停产机型。
2018年,尼康宣布了其Z卡口系统计划,即无反类型转向新卡口。

佳能 Canon

佳能公司在2012年以EOS M系列进入了无反市场,也才开始正视EVF的应用。
但其前两代机型,EOS M与EOS M2反响一般,或说毁誉参半,所以开发一度趋缓。

反而是在2014年,伴随其一英寸机型「PowerShot G1 X Mark II」的推出,
「EVF-DC1」登场。
其具有236万点,计1024×768的视野分辨率,可以说在当时一出手就是顶配。

搭载了「EVF-DC1」的G1 X MarkII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佳能选择的触点路线,是与索尼类似的类型2,在热靴前放置了金手指触点,可以与EVF等需要数据传输的设备连接。

EVF制品也在次年2015年的3代目,EOS M3上得到了应用。

EVF-DC1在M3,相当……宏伟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EVF-DC2」在2017年春季与EOS M6一同宣布,稍迟于4月出货。
很特别的是其相比于「EVF-DC1」分辨率没有变化,但声称轻量化上有所成就,
以DC1的70%重量实现相同性能,且以银黑两色贩售,用于搭配不同机型。

黑银两种颜色的EVF

当然,作为附件的EVF这时候多少是有点为M6撑场面的意味。
前一年的2016年,佳能推出了内置EVF的M5机型,大受好评,之后也将其推广;
有需要EVF的用户往往直接选择内置机型,而不是携带外部附件。

2018年,佳能推出EOS R系统,间接宣告EOS M系统进入倒计时,
外置EVF及接口也陷入沉寂。

富士胶片 Fujifilm

富士胶片在EVF的发展史上也有高光时刻,2011年推出的X100机型,
将OVF与EVF结合呈现在同一个取景窗中,称作混合式取景器。
这一设计也成为之后其X100系列、X-Pro系列产品的一大特色。

富士胶片的X100S,该机器配置可切换的混合取景器

不过其X系列的APS-C机型上并没有生产可拆卸EVF部件,
反而是在其44x33的G系列机身上,以模块化设计,将外部EVF做的如内置式一般合体。

G卡口首款机身,GFX50S在2016年登场。

GFX50S四视图

GFX50S顶上这块瞩目突出的EVF,看着是一体的设计,
其实是可拆卸 detachable 或称可移除 removable 的模组,
型号为「EVF-GFX1」,随GFX50S内附。
由于其是一体安装,所以也在隔壁的相机EVF列表中出现。

安装/脱去 EVF的状态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上图右侧,其实可以看到,富士胶片也选择了类型2的方式,即热靴前带数据触点的设计。

开发时期的EVF-GFX1本体,与市售版相差无几。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其采用0.5英寸规格元件,分辨率参数为368万点,对应1280×960分辨率,
所以GFX不仅图像传感器在消费级中顶规,EVF也不甘落后。

富士胶片还推出了一款型号「EVF-TL1」的附件,
称作取景器翻折适配器 EVFチルトアダプター。
其可以允许取景器实现额外的左右45°的自由度的旋转。

「EVF-TL1」支持的旋转自由度

很可惜,之后的如GFX100、GFX50S II上,都没有延续这一设计。

2019年,富士的X Summit展出了其概念机,称作 GFX XΩ,
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很可能是富士胶片内部开发的验证机型。

机身名称为XΩ,可以看到分体的EVF和手柄
图片来自DPReview


可以看到不仅是EVF,像手柄组件也可以拆分,而机体可以单独剩下一个方块。

适马 Sigma

适马的x3相机都一言难尽,不过在2018年伴随加入了L卡口联盟,并且在次年推出了使用普通拜耳传感器类型的全画幅机型 fp,也成为其中规中矩的新开始。

但直到2021年的 fp L 机型发布,适马才一同推出EVF产品。
因为fp系都是很明显的模组化设计,所以外附EVF好像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设计;
组件称作「EVF-11」,属于前章节分类3的设计,使用机身侧的HDMI接口获得图像数据并予以显示。

可以看到EVF-11侧面硬邦邦的接口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相比于其他厂商的机顶类型,EVF-11的设计空间倒是挺大的。
其使用了0.5英寸的元件,实现368万点即1280×960分辨率。
同样支持仰起90度角,但没有旋转自由度。
同时其身上还支持从机身扩展出其他接口。

前面说过,EVF-11是配合 fp L 发布的,之后稍晚,伴随fp的3.0固件,fp也支持了EVF-11的使用。
使用EVF-11的时候,fp或fp L需要取下侧盖露出接口与EVF-11进行联接。
包括了HDMI Type D,与辅助电力与数据的USB Type C口。

装载EVF-11的fp L

许多用户抱怨的一点,无论fp或fp L,装载EVF-11的时候,底下都有一段悬空,显得整个配件很突兀。
对比上一段提及的GFX50S的EVF设计,大概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BlackMagic Design

BlackMagic好像不应该被视作消费级相机的生产厂商,
但是其Pocket Cinema Camera定价倒还在这一区间,且使用的还是消费级相机的卡口;
加上视频应用大行其道的当下,不妨拿来比较一下。

其在为BMPCC,即 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ara 系列搭配而推出了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Pro EVF,
具有1280×960分辨率即368万点。


可以看到是一个垂直向下的接口,
仅适配BMPCC 6K Pro,及6K G2机型。
与上方那些90度翻折的不同,因为偏向视频应用,这一EVF仅支持70度翻折。

展望与杂谈


论及EVF 电子取景器这类附件,最早最原初的消费级应用,应该是在视频拍摄的机器上,如DV上应用。
因为可能涉及到室外环境,强光下在那时的LCD水准下,背光亮度等级不高,肯定不如现今所谓“阳光屏”(指在阳光下也可以清晰辨别内容的屏幕)的效果。
近眼环境的EVF自然有足够的实用性。

那时的EVF构成可能会以如阴极射线管CRT原理构建,体积更是比TFT等元件要巨大。

而数码相机上的EVF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桎梏,一开始仅仅作为OVF的某种高端替代,在桥式相机上登场。
同样是受限于TFT的指标,特别是分辨率方面,效果着实一般,属于花了钱,但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于是技术蛰伏多年。


2007年,理光 RICOH 推出的VF-1应该说具有标杆性的地位,
首先是技术发展和硬件成本,支持到了可以在一个合理的最终产品售价上提供一个有可用性的外置EVF。

其上的如上翻折90度、采用机身供电、热靴平行式接口都成为了后继者的参考。

关于市场的冷遇,或者说是无反初期的狂欢和不确定带来了消费者认知上的混乱。
在经历了产品成熟的过程中,消费者也变得成熟。
特别是类似NEX-7与GX7这类无反相机,乃至具备弹出式EVF的RX100 III,无痛地集成EVF的设计,让购买外部设备的冲动大大降低。

GX7的内置EVF可以向上翻折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在2017年及之后,也就是初代理光EVF的十年后,
还在推出可拆卸EVF的厂商就剩下佳能 Canon、适马 Sigma 与徕卡 Leica。
佳能几乎是为EOS M系列画上句号,而适马是模块化设计的fp,以及之前从未涉足;
徕卡的举动乍一看有一些……视觉上的碰撞。

M10相机与Visoflex系电子取景器的搭配
图片来自DPReview的体验文



即,一方面是手动对焦,强调摄影“慢体验”节奏,更重在拿起相机前的观察的M机型;
与另外一方面非常有时代、科技或者说技术先进性的60MP,还有高规格电子取景器结合在一起,很有一种如蒸汽朋克感的对比,
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像素数的巨大差异,在数字化的早期,大概二十年前,传感器数目大概是每百万差异都可以作为卖点;
到了8MP世代,则是每2MP开始跳,直到16MP成为了一段相当长的美好回忆。

现今,要求在60MP等级下查看照片,
其对于对焦精度、防手震的需求,都比胶片时代观片要更加严苛。
而徕卡又是有如 50mm F0.95 这样的顶级镜头产品的,

如果可以,为什么不?

相机是一种创造力的辅助工具,
更应该是那种,“请让我惊讶于它可以做些什么”,
而不是
“因为我认知它能做这些,那就限定它,只能做这些”
的产品。

所以你看,徕卡有钱,它愿意将EVF推到一个边界,
去挑战可能性,
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之乎
2023-04-28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太鼓之達人 合奏咚咚咚!》PS4版曲目列表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NG+新装备数值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盔甲性能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