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宾得 Q系统回顾
Pentax Q系统,伴随其该系列同名机身在2011年登场。
目录
- 系统发展
- 镜头
- 技术实践
- 位移式防抖
- 镜间快门系统
- 评价
- 参考与引用
系统发展
Pentax Q这一序列,其诞生是致敬宾得历史上auto 110系列。
![]() |
Q与auto 110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
在Q与Q10机身上,采用1/2.3规格图像传感器;
这一传感器幅面在机身发展到Q7时,发生了变化,
即从1/2.3扩大为1/1.7规格。
![]() |
Q10与Q7的传感器尺寸对比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
![]() |
左为Q10传感器,右为Q7传感器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
Pentax Q 系统机身 | |
机身 | 推出时间/参数 |
---|---|
PENTAX Q | 2011-08 |
1/2.3 BSI 12.4MP 98×57.5×31mm 200g | |
PENTAX Q10 | 2012-08 |
1/2.3 BSI 12.4MP 102×58×33.5mm 200g | |
PENTAX Q7 | 2013-06 |
1/1.7 BSI 12.4MP 102×58×33.5mm 200g | |
PENTAX Q-S1 | 2014-08 |
1/1.7 BSI 12.4MP 105×58×34mm 203g |
镜头
Q系统镜头款式,被赋予了从01开始编号。
Pentax Q 系统镜头 | |
镜头 | 推出时间/参数 |
---|---|
PENTAX-01 STANDARD PRIME | 2011 |
1枚0组 2g 等效20mm 5mm x φ7 | |
PENTAX-02 STANDARD ZOOM | 2011 |
枚组 0g 等效0mm 6mm x φ7 | |
PENTAX-03 FISH EYE | 2011 |
1枚0组 2g 等效2mm 1mm x φ7 | |
PENTAX-04 TOY LENS WIDE | 2011 |
枚组 0g 等效0mm 8mm x φ7 | |
PENTAX-05 TOY LENS TELE PHOTO | 2011 |
1枚0组 5g 等效mm mm x φ | |
PENTAX-06 15-45mm F2.8 | 2012-09 |
14枚10组 90g 等效83-249mm 56mm x φ50 滤镜口径40.5 | |
PENTAX-07 MOUNT SHIELD 11.5mm F9 | 2013-06 |
1枚0组 8g 等效63.5mm 等效53mm 6.9mm x φ40.8 | |
PENTAX-08 WIDE ZOOM 3.8-5.9mm | 2013-11 |
10枚8组 75g 21-32.5mm 等效17.5-27mm 38mm x φ54 滤镜口径49 |
技术实践
位移式防抖
在单反世代,美能达、奥林巴斯与宾得选择了传感器位移方式的防抖路径。宾得将其称之为 SR(Shake Reduction)。
具备了SR机构的传感器总成(以当时的技术路线实践)占据了不小的尺寸,也进一步阻止了Q系列继续小型化的可能。
![]() |
带SR的传感器总成 图片来自DPReivew |
镜间快门系统
镜间快门设计 (英文:Diaphragm shutter或Leaf shutter,日文:レンズシャッターを)在现代的相机,至少可互换镜头系统中不多见,但并非没有。在XCD之前采用镜间快门设计的无反系统,是宾得的 Pentax Q 系统。
Q系统将镜头内置叶片快门,可以实现最高1/2000s的快门速度。
不使用叶片快门时,可启动传感器侧的电子快门,同时扩展到最高1/8000s快门速度。
宾得还专门为Q打造了一个特别的转接环,
「PENTAX Adapter Q For K Mount Lens」。
![]() |
这个转接环还带有光圈刻度,不过不是以F1.4这样标记,而是以档位划分 |
除了内置了光圈刻度控制,
该接环最大的特色,是安放了一个完整的镜间叶片式快门机构。
![]() |
转接环内的镜间快门机构,五叶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
通过该转接环使用 Pentax K 卡口镜头时,也可以在Q系列机身上实现叶片式快门。
评价
Q系统生产了4部机身,在2014年完成了最后的产品。
横向对比其他厂商系统,在2008年首先入局的MFT,其次是2010年推动到APS-C规格的三星与索尼,无疑对业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佳能尼康等厂商在接下来都有推出自己的产品,虽然在今天的视角,可能技术上并不成熟或者说完备,但也是作为一种入局尝试而存在。
宾得亦不例外,但思路上可能令人费解,特别是其图像传感器尺寸的选择,可能更多被诟病。
宾得的思路是从历史发展上寻找经典机型,也就是auto110产品。
回到宾得Pentax自己身上,当时面临和理光Ricoh的收购等大环境变化,
但在数码相机制作上也有建树,Q并不是唯一亮眼作品。
为应对大尺寸无反而试水的「K-01」产品,在2012年2月登场。
2010年1月的「Optio H90」,2013年1月的「MX-1」,在形态上,在2025年的今天看来,都可圈可点。
![]() |
宾得Optio H90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
顺带一提,2012年末,伴随EVA新剧场版Q的上映,Q10推出了与EVA联动的产品。
相比于同时期登场,也被诟病为(可换镜头系统)传感器过小的「Nikon 1」系列,宾得并没有任何对于新世代对焦的蓝图。
同一时间K系列产品有称作「Quick-Shift Focus System」的对焦迭代。
Pentax Q 共4款机身,都没有配置片上相位对焦PDAF。
参考与引用
- ペンタックス、レンズ交換式で世界最小最軽量の「PENTAX Q」[2011-06-23]
https://d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455177.html - 「PENTAX Q7」はセンサーの大型化でどう進化したのか? [2013-07-19]
https://dc.watch.impress.co.jp/docs/news/interview/607368.html
无反世代的系统卡口都在整理,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之乎
2025-03-3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