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 Lumix S5 发布前展望

松下的入门级135全画幅机型,Lumix S5已经确定要在2020年9月2日发布。

虽然参数方面七七八八也泄漏差不多了,但也不妨来个发布前展望。

S5神秘照,可以感觉到宽度变窄,诸如机肩屏取消……类似GH5

目录

  1. 概述
    • 泄漏
  2. 加分项 套头
    • 松下的小型化套头研发
    • 其他厂家
    • 至于机身?
  3. 展望
    • DFD对焦
    • Dual Native ISO
    • 传感器防抖
    • 像素偏移
    • 镜头群


概述


泄漏

关于S5的参数泄漏,基本都来自「軒下デジカメ情報局」(@nokishita_c)


稍后也泄露了关于单机身$1999的定价



整理一下和目前的S1对比,大概重要的参数如下:
项目Lumix DC-S1Lumix DC-S5
传感器
像素6000x4000
24MP
6000x4000
24MP
宽容度14Ev (VLOG)14Ev (VLOG)
功能
视频
内录最高规格
4K 30fps LongGOP
10bit 4:2:2
H.265 150Mbps
4K 30fps LongGOP
10bit 4:2:2
H.265 150Mbps
防抖五轴6档
联动为6.5档
五轴5档
联动为6.5档
6K Photo支持
5.4K宽度,3:2视频
H.265,单段10分钟
支持
细节暂不明确
Pixel Shift提供,输出96MP暂不明确
Dual Native ISO未声明
部分用户指出vlog固件支持
vlog下640 / 4000
HLG 400 / 2500
整机
EVF576万点
1600x1200
236万点
1024x768
屏幕3.2英寸触摸 3:2
210万点
约1024x682
3英寸触摸 3:2
184万点
约960x640
存储SD UHS-II
+XQD
XQD槽通过固件更新
支持CFexpress
双SD
UHS-II
接口USB-C 3.1
全尺寸HDMI
3.5mm耳机输出
时间码
USB-C 3.1
microHDMI
3.5mm耳机输出
时间码
推出时间2019-022020-09
重量
含电池
1021g714g
电池BLJ31 3050mAh
23Wh
? 2200mAh
16Wh
尺寸148.9x110x96.7mm132.6x97.1x81.9mm
上市价格北美$2499北美$1999

通常来讲,一个新系列的初代机型,会包含不少试水的成份,而其本身更接近于厂商根据自我愿景打造的。

作为首次135亮相,松下显然定位很高,甚至价格有一些太高了~
不过很多参数量都给的很足,比如EVF,576万点差不多是旗舰规格,对齐索尼A7R4;
但是钱花下去,消费者感觉是否真的好……
比如作为其中“平平无奇”的S1也是这样的高规格,多少有一些“超规格”。

实际用起来,比如那个意外的双原生的4000 ISO档位,还有利用「6K照片」实现5184px宽度,裁剪率在 1.15x的视频录制,都是玩家群体的意外之喜;但却并不大众。
所以这次的S5看起来更加烟火气,更像是来交个朋友的。

此外是关于小型化的问题,因为刚好碰上传言了多年,
“NEX造型的全画幅”, α5 也有发布的传言,难免有一番比较。

网友SUMIZOON 就特别执着,拿出自己的S1H和GH5S,给大家比划了一下。
左为S1H,右为GH5S,大小差距明显
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观看他的原文
LUMIX S5のティザー画像からいろいろ妄想する。



我的看法:
如果松下不犯致命错误,不要临门翻车,我觉得S5套机,大概率可以拿下……
比如说
「2020年最佳 可换镜头 入门级全画幅 套机」的奖项。


[2020-08-29] 更新


本来不愿意更新的,结果三面图都出来了。



可以看出,原来正面右上角的PC/时间码的接口取消了……
这一设定出现在万元级别的机器上,显得太过专业,而使用频率相对不高。
机器肩膀的屏幕可以说是习惯遗留,不同用户需求不一;
其他诸如转盘和按键设计都相当不错。


热靴部分可以说是绝对参照物,所以就有了和S1,以及M43的G99的对比。



和G99 (G9 Pro)的对比更明显,几乎就是将135全画幅元件塞到了松下拿手的M43机体内。


反过来推,S1系的机身设计,可能以S1H的6K拍摄为设计初衷,留下了相当的散热余裕。



加分项 套头


如果说要颁发上面提到的最佳入门级套机奖,我觉得其中七成理由来自新的镜头。


2020年4月间,松下的新镜头消息浮出水面。
20-60mm 焦距的紧凑型镜头,不配置大光圈、恒定光圈,而是非常“套头”的 F3.5-5.6。

紧接着就上市了,再然后……看起来就是未来松下普及型机身的套头了。

前镜滤镜口径67mm,重量350g,在全画幅里已经算是小型了。
单独看着不明显,和已有的L镜头一比,就明白了。
图片来自VideoSalon访谈


套头,套装镜头~ Kit Lens,粤语区可能结合称之为「Kit镜」。
总体而言,说到这个意象,都是不带什么好的概念。
一般说来,在这个位置上,厂商愿意极尽缩水减配之能事,凑合凑合交个朋友,
进了店铺,还有其他宝贝可以选。

厂商在套装镜头上爱玩的,还有焦距牙膏,
通常来说,便宜的给个28mm起跳,高规格的给24mm起始。
所以这方面来说,这枚套镜定位的镜头,倒是在撼动这种潜规则。

小巧焦段好,所以发布虽然没有锣鼓喧天,倒是意外地受到欢迎;
而且除了松下用户,意外的是很多适马fp用户感到欢天喜地,推特上不少都是fp用户找到新大陆的兴奋感。

适马的这台「fortissimo pianissimo」是目前最小的可换镜头135幅面无反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很多用户冲着体积小巧购买了fp,但是很快那枚 45mm F2.8 就变得单调了,其他镜头似乎太过巨大。20-60显然填补了空档,而且以现在用户的需求来说,焦距也很黄金。

前后两篇的报道里,DC Watch Impress还特别分成了S1与fp,可见其受众。
Panasonic LUMIX S 20-60mm F3.5-5.6(前編:LUMIX S1編) - DC Watch Impress
Panasonic LUMIX S 20-60mm F3.5-5.6(後編:SIGMA fp編) - DC Watch Impress



20-60mm,除了尽量紧凑,以及在设计初就确定的焦段特色;
还特别考虑了实际需求……

简单来说,一镜走天下的需求群体里,偶尔拍个菜也是需要的。

20-60拍菜模拟,机身为S1H
图片来自VideoSalon

这枚镜头在20-26mm段落,可以保持0.15米的最近对焦距离;
而在60mm,最近对焦距离则为0.4米。
由于135机型的高感普遍不错,例如S1H实际具有 Dual Native ISO,即便是4000的感光度也仿佛是低感一般,所以使用起来可能并不会受限于光圈 —— 反过来说,即便是具有如F2的开放光圈,在135下可能受限于景深,也不敢全开。


Video Salon也带来了关于松下开发部门的采访,虽然是Email方式进行,但是呈现出来的问答也是很有意思,原文在
【メールで開発インタビュー】 LUMIX S 20-60mm F3.5-5.6〜 20mmスタートがVLOG時代のフルサイズ標準ズーム
还有一篇关于20-60的实际拍摄
Lマウントで20mmからの小型ズームレンズLUMIX S 20-60mm F3.5-5.6をS1HとSIGMA fpで試す(レポート:御木茂則)


在20-60mm之前,松下在从MFT暂时“毕业”的时候,也留下了一枚很猛兽的设计,10-25mm F1.7,虽然全程可用F1.7的开放光圈,且具有等效20mm起跳焦距,但是重量控制在了650g,即便是拿来挂机,“一镜走天下”也不算累赘。

这一镜头的设计经验,也应用到了后来的20-60mm镜头上。之前一般在20mm起跳的镜头设计上,通常为「負リードタイプ」,第一组透镜设置为负屈光度,这就需要有较大直径的非球面透镜来进行畸变校正;而10-25mm 采用了「正リードタイプ」设计,使得整体的成本和体积得到控制,又可以有不错的相差校正,这一设计也延续到了20-60mm上。

两枚镜头,以及L卡口上其他松下镜头一样,也都在关于变焦时焦点漂移,和对焦改变时的呼吸效应方面做了控制;以这个意义来说,这枚轻便的135套头,也不是通常认为的“狗头”设计。

采访中设计人员还专门提到,20-60mm分类为标准变焦,不是广角变焦。

お、これは決して広角ズームじゃなくて、標準ズームなんですね。

【更新】
可能是受到了松下20-60mm镜头的推动,
作为第三方厂商的腾龙 Tamron(他们好像都做FE卡口,甚至有点像特邀第二方),
以及第一方的索尼,也都有推出20mm起跳的镜头。

腾龙做的是20-40mm F2.8,全开恒定2.8光圈的“大三元”,但是推进到了20mm,所以也有点占据以往如16mm起跳的广角镜头的意味。
索尼在2023年年初,推出了20-70mm F4,更长一些,也有替代原本24-105mm F4的意味。


松下的小型化套头研发

其实回顾一下,松下对于小型化的套装镜头还是蛮积极的。

2011年,正是M43深入人心,声望渐涨,松下配合自己的GF产品线,推出了X 14-42mm 镜头。
虽然是标准变焦,但是提供了类似饼干镜头的收纳体积,重量95g。

20神饼和当时X1442的对比。
图片来自DPReview
可更换的变焦镜头里,少见地采用了沉胴式设计(Collapsed)。
索尼后来出现的,NEX的16-50镜头,多少有受到这枚镜头的启发。

到了2013年,松下为了配合GM1,再次设计了12-32mm 镜头,这枚镜头没有电动变焦机构,使用时要手动拧一下,达到工作状态;有的地方会称作“手动镜头”,这显然是不熟悉而造成的谬误。
这枚镜头除了体积减小,重量更是达到了70g。

GM1搭载12-32mm镜头
图片来自DC Watch Impress
甚至于,装载MFT的GM1当时可以媲美1英寸规格的RX100体积。
图片还是来自DC Watch Impress

MFT时代,如果要求小型化,那么画质指标多少可以放一放,携带性还是更为重要。
时过境迁,今时今日,可能只有如 Ricoh GR III、RX100 V 这样的机型还可以和智能手机一较高下,松下的镜头设计,也来到了135领域,可能未来不太可能出现这么极致的小尺寸镜头设计了。


其他厂家

做135无反的厂家,在2018年开始多了起来。
尼康在今年给出了一个答案
新的 Z 24-50 镜头,光圈为F4-6.3,一样也是沉胴设计,使用时会伸展。


单反时代,
这个焦距段,尼康倒是造过 AF-D 24-50mm F3.3-4.5,355g,前滤镜62mm;
不过更小巧的,应该是美能达的AF 24-50mm F4,285g,前滤镜55mm。
左为尼康,又为美能达,都是官网扒的图,(图片)尺寸都挺小的
但是总而言之,单反时代,对于小镜头的需求,可不如今天小型化的无反领域强烈。

目前来看,索尼FE、佳能RF都还没有自己的小型化全画幅套机镜头设计,
不知在松下20-60mm和尼康24-50mm的影响下,未来动向如何~


至于机身?

上一次松下操刀小型化机身,还是2013~2014赛季。

当时松下推出了 GM1 与 GM5机型。
前者没有EVF、防抖组件,也不设置热靴,就愣是把M43塞进了一台RX100尺寸的机身内。

GM1与三阳的7.5mm F3.5鱼眼镜头
金鹿摄

后者在一年后推出,带上了EVF,依旧小巧。

GM5单机与LEGO人仔的对比
我拍的

而到了135幅面,松下的机身设计可以有多紧凑?我们不知道。
但是以S5变小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毕竟S1以一台个人级摄影机来看,还是太大了。

而关于机身参数方面,其实没有进步,乃至略有缩水也没有关系。
以用户为导向的迭代,以及这种半代更迭寻找定位,也算是可以接受~
何况还有高概率(以入门级机身)正式给出Dual Native ISO的双原生ISO功能,可能也算是揭开未来3~5年一波技术普及的篇章了。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部分。
S1系使用的是BLJ31电池,也是一同出现的新款,电量是非常恐怖的23Wh,差不多标称6500mAh(3.7V)的移动电源的规格。
而泄漏参数里则是一款16Wh (2200mAh@7.4V )的电池,这一规格与目前应用的BLC12 (1200mAh@7.2V)、BLF19 (1860mAh@7.2V)都不一致,也就是说,可能意味着新电池规格。

值得注意的是,2200mAh的容量,其实比较接近竞争对手索尼的NP-FZ100的电池规格,其为2280mAh@7.2V,重量为85g。


展望



DFD对焦

DFD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GH4上,其全称为 Depth From Defocus,
日文作「空間認識AF」。

LUMIX G 自動對焦系統的優點 - 松下台湾
Tech Insights: Panasonic's DFD autofocus technology - Imaging Resource
LUMIX GH4の「空間認識AF」は何が凄い? - DC Watch Impress

随后几年,松下将这一基于对比度对焦的功能,推向了全系列机型。


这一功能在推出时是相当先进的,因为不需要挖点征用作为对焦点,而当时也没有普及如 Dual Pixel 这样的复用对焦和成像的结构,由来自画面的分析,辅助于画面拍摄,非常的“纯天然无公害”。

但是松下自己的迭代速度逐渐跟不上趟,反而使得在用户群里的怨声累积。
胡子哥在DPReview TV做了关于DFD和佳能的Dual Pixel的对比,对于动体差距明显。

甚至于又重燃了关于「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二元分立讨论。
其实重点在,未来的自动对焦迭代,核心在于「AI在对焦的应用」,而不是重回老路的基础对焦方式差别。
今年在EOS R5上,最为明显,同样是基于Dual Pixel架构;
但是在对焦上的进步(其声称为二代),其实还是得益于机器学习的水平提升。

例如人转身背对相机,这一情况的对焦需求模式识别,基于整体画面分析。
单纯的相位对焦撞破头也无法实现,所以本世代的发展方向,并不是 相位vs.反差 的对立。


说一句不好听的,未来的相机厂商要是认识到自己对焦弱鸡,但是又足够开明,大概会提供一个高速接口和API,配置上大内存,然后开发第三方设备来辅助对焦。

就在这几天,来自爱尔兰的CDA-TEK的外部对焦辅助设备又被提及。


希望松下可以在这方面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
因为作为对比,松下的老朋友,奥林巴斯,也是在AI辅助对焦上投入较早且成效显著的厂商。
他们在2019年初 E-M1 X 上的实现,显然令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当你对比S1上关于诸如星空拍摄模式的实现后,大约更会相信存在技术合作的这么一回事。



Dual Native ISO

这一功能的中文译名叫做 双原生ISO,之前在漫话Dual Pixel里略微提及。
松下公司在2014年实装该功能,于自己专业级的产品线上,Varicam;

在2018年,为了卖点,首次于消费级的GH5S上登场。
这一年松下也宣布加入了L卡口联盟,次年的2019,推出的S1系机身上,只在最高阶的侧重于视频拍摄的S1H上宣布该功能。

但实际上,用户发现升级了V-LOG付费固件 —— 就是售价$200的「DMW-SFU2」,也算是松下开辟的传统,付费提升功能,被人称作相机的DLC模式(值得一提,在中国大陆,相当机型免费获得了这一密钥) —— 的DC-S1,在4000下也有明显的感光度收益,可能是因为基于同一传感器,而激活了该功能。
S1在由3200的感光度提升至4000时,噪声水平一下降低了
测试时盖着镜头盖。
来自Andy Trace的频道


简单来说,单个像素下埋设了两组DAC,直接效用就是,
画面在某一个高感参数下,画面的噪点重新回到另一组DAC对应的低感光度水平。

这一功能应用于视频制作,可以说是相当有帮助的,它拓展了可拍摄的场景。
虽然如 Arri 更早带来了Dual Gain,但松下对应级别的产品,和小工作室、独立制作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不过一直缺乏探索的一点,
双原生感光度,在多大程度上会帮助静态摄影提升,或者说转变?

之前应用双原生的传感器,一般像素数并不高,例如12MP、10MP,大约是4K视频的范围。

相比于诸如A7R2的42MP传感器,采用缩图而获得信噪比提升,这一低像素劣势。

而伴随松下的介入,使得双原生ISO提升到了24MP传感器范畴;
这一功能未来是否会在摄影可用性(Still Photography)上有所施展?


想象一下,如640纯净度的4000感光度起始,同时又有相当可用的分辨率。
我相当期待。

传感器防抖

虽然还不完全明确,但是S5似乎也配置了五轴防抖。
其实以价格均衡、重量以及成本来说,如果是低价机型,我觉得即便不配置,或者三轴防抖(两向平移与旋转)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也许这是松下方面的坚持,或者大规模制造下拉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像素偏移 Pixel Shift

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画质提升手段里,实际应用最少的功能。
因为大部分装配了该功能的机器,用户都发现这玩意不好使。

在民用机型里,哈苏最早带来这一功能,但是考虑到实际售价;
2014年的奥林巴斯和宾得才是普及化的代表。

不同的厂商在这一技术施展上有不同的见解,也导致了不同的定位。
例如索尼对于这一功能,总是有点笨笨的;也就只在像素旗舰的
A7R3、A7R4上配置,算是一个添头、甜品级功能。

本次S5泄漏没有提及该功能,所以即便去掉了,也并不意外。


镜头群

在2018年,徕卡、松下、适马结成L卡口联盟的时候,
大家应该就感觉到,其中有一家的产品,都是高价路线,很难说未来大众化的市场会有什么作为;
而另外一家,以售卖镜头作为主业,虽然有丰富的设计和制造经验,但是其未来的产品,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卡口独占 —— 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会给L卡口提供一种“护城河”。

也就是说,要实现有独特而相对大众化体验的镜头,其实更加看重松下的发展。

有消息提出,在9月2日的发布会上,松下可能会提出关于F1.8或F2的经济型镜头路线。

那就真的是交朋友的路线了~



发布后复盘


本段2020-09-03更新

就好像被剧透的情况下看了一遍流程,当然,还是有惊喜之类。
  • BLK22还考虑了和GH5系的互换,也可能设计出就以这个型号改造,达到轻量化与长续航吧
  • 北美单机$2000,套机$2300(税另外),20-60mm合300美元真的美滋滋;
    中国大陆单机¥12000,套机¥15000,应该是含税价。
    也就是说其实还蛮有下探空间,所以2000的报价无非是宣告定位罢了。
  • 自动对焦提升了,虽然不是领先水平,但是提升了……而且也会反哺S1系(年底固件升级)
  • 未来会给 5.9K/30fps 的16:9外录,由届时 Atomos Ninja V 联合实现
    真的是流水的相机,铁打的Ninja V
  • 所以视频方面的“热点”话题,机身变小了,也没风扇,DP Review测试下来,阳光下10bit内录拍到30+13分钟过热,阴凉处休息10分钟复活……好于“那款8K机”。
  • 居然带了 Pixel Shift


中国大陆官方价格,而且你可以看到搭配“别家”镜头一起卖的盛况

总体来说,拥趸,或者关注者总在 Full-Frame GH5/GH5S ,以及 Baby S1H 里判定这台机,其实可能两者皆有。
除了自动对焦的进步速度,其他都还蛮让人期待。

至于松下的新的F1.8阵容,焦段上四平八稳,24mm、35mm、50mm以及85mm。
但也许四平八稳就是一个大众厂商该做的。

看到热靴样式,倒是想起来,松下能不能考虑,贴牌做一款自己的 FL-LM3 (奥林巴斯的无电池闪光灯)。

以及出现了IMX410的劳模段子:
IMX410 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全画幅劳模 CMOS:索尼 α7III,松下 S1,松下 S1H,松下 S5,尼康 Z 6,适马 Fp,索尼 FX9,ZCam E2-F6,Kinefinity MAVO LF。


即将发布的索尼 α7C,索尼 FX6,尼康 Z 6S,还有一些别的机器…… ​

但是又蛮怪的,索尼自己配置双原生的机器,只有FX9级别。
接下来的FX6和7c会加入双原生ISO大家庭吗?拭目以待。

S5与20-60套头,来自BryanHsing的体验店探索图片




之乎
于2020-08-23 发布
2020-08-29 更新三面图信息
2020-09-03 复盘
2020-09-18 更新图片


最后的S5上手图片来自小远,由本人同意,以 CC BY-SA 方式共享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God of War Ragnarök 战神 诸神黄昏 NG+新装备数值

Nier:Automata 尼尔机械纪元 武器升级素材、性能及故事

《太鼓之達人 合奏咚咚咚!》PS4版曲目列表